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Get Adobe Flash player

林宜蓉 林宜蓉
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經歷:一、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師
二、財團法人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
三、社團法人臺灣為臺灣而教理事
四、成立社團法人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五、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課程發展委員
原服務學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推薦單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簡介:
林宜蓉老師自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畢業後,便投入於第一線教學服務。退休後與先生共同成立「財團法人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戮力於教育志願服務當中。育有一兒一女,相當重視孩子的教育,女兒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兒子目前就讀柏克萊大學。由於受到父母關懷弱勢的影響,女兒曾至海地、迦納及柬埔寨擔任志工。今在林老師的鼓勵與支持下,成立「為臺灣而教協會」,關注於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由於長期從事國小教育工作,深知學童因家庭功能不彰或家境貧困而影響個人成長及學習表現,除克盡師長義務給予輔導、協助外,內心不免對現實環境感觸良深;復因37歲身罹癌症,面對自身家庭可能因此變故而陷入愁雲慘霧中,遂於病中向上帝許願:倘若病體得以幸運康復,來日定當於關懷弱勢兒童教育上貢獻一己之力。因此教職退休後致力投入關懷弱勢兒童的課輔教育事業,並克服種種逆境成立「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在扶助貧弱學童的專業課輔上篳路藍縷艱辛耕耘,迄今近十載的歲月,日後亦將持續在弱勢學童的教育上貢獻己力,讓孩子可以看見希望、改變未來。

事蹟:
一、成立弱勢學童課輔中心,提供免費且優質的課後輔導
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於94年初設立,原承辦臺中市中輟生「創路學園」,輔導中輟生回歸校園。教職退休後,深感弱勢學童教育必須向下札根,從國小就在課業及生活上給予協助,預防孩子走入中輟,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成立「建生課輔中心」,以弱勢課輔的專業輔導與多元關懷為服務宗旨目標。自98年2月開辦以來,目前在臺中、嘉義服務人數已達三百餘人,主要對象為中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原住民學童。10年來已有許多孩子考上臺中女中、嘉義高中、嘉義女中等學校。104年起開始實施翻轉教育的課業輔導,提升孩子自主學習力與學習動力,給予孩子更優質的教育。另外,林老師發現這些家庭在經濟上的困難,可能造成父母的壓力,間接對成長中的孩子有負面影響。因此與其夫婿經過多方奔走,攜手成立「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利用時間帶著食物銀行的罐頭、麵包等物資,探視課輔班服務的弱勢家庭;透過小小的動作溫暖孩子的心。
二、提供實習舞臺,培訓專業師資人才   林老師深感師資素質為課輔教育成敗的重要因素,於是在每一課輔據點聘任具多年教學經驗或取得中小學合格教師者,擔任每一課輔據點的課輔組長。師資部分則與臺中教育大學、嘉義大學兩校師培中心、教育系合作,嚴格甄選具教育學程訓練的在校生擔任課輔教師。透過扎實的訓練,讓師培生擁有更多上臺教學的機會。因此,中教大與林業生基金會攜手成立「希望教室」,期待此雙贏的課輔模式,讓大學生們都能擁有一個學以致用的教學舞臺。
三、關注偏鄉教育,扶植各地教育單位

感言:
首先要感謝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的推薦,今天才得以能榮獲教育部第10屆教育奉獻獎的殊榮。對一生在教育界服務的我,真的是極大的鼓勵。 聖經說:「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落在地裡死了就結出子粒來!」,我深刻感受到即便在我所服務過的城市學校裡,也有許多的弱勢孩童,他們承受著與偏鄉孩童不同的衝擊與誘惑。我非常期待自己能夠幫助這群孩子,透過我們的幫助與陪伴,這些孩子能有一個機會改變他們的未來。於是我們創立臺中市第一所中輟生安置學校—創路學園,照顧來自不同國中的中輟生,經過1年半,成功輔導許多孩子完成國中學業順利畢業。但是過程中深深感受到,若是能從國小開始幫助這些弱勢孩子,相信一定能改變更多孩子。所以我們開始成立課輔教室,以專業精緻小班教學及多元關懷為服務宗旨,幫助小三到國三的孩子。這幾年來已經幫助許多成績落後的孩子考上臺中女中、嘉義高中、嘉義女中等國立學校。 除此之外,秉持著分享的精神成立逆轉聯盟,希望能結合各地的課輔機構彼此資源分享,在台灣各地建立弱勢孩子愛與關懷的第二個家,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希望,創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舞台。 最後,我真的要感謝上帝在我走到生命盡頭時,不但保佑我15年來身體健康,並幫助我們全家看見這些弱勢孩子及偏鄉的需要,女兒劉安婷也受感昭回台灣成立Teach For Taiwan ,致力解決台灣偏鄉師資極度缺乏問題,我們期許自己能為神做光做鹽在這世上,一生以此為志業,成為一個愛與祝福的器皿,一生倚靠耶和華行善在地上。 謝謝教育部給予我的肯定,日後定更加努力推動弱勢課輔教育,畢生貢獻己力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