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Get Adobe Flash player

 

洪振旭洪振旭
學歷: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教系
經歷:教師、組長、主任、校長
現職:屏東縣屏東市中正國民小學校長

洪振旭先生現任屏東市中正國小校長,出生於臺南縣左鎮鄉,9歲那年隨父母搬到臺東縣關山鎮居住。自關山國小、省立臺東中學關山分部初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臺東師專就讀,民國64年畢業於臺東師專語文組。師專畢業前夕,以五專生的資格榮獲中華民國孔孟學會舉辦的「孔孟學說論文競賽」大專院校組「優等獎」,獎金三千元,是當時國小教師一個月的薪水。這項獲獎奠定他對語文的興趣,在教學40年的生涯裡所指導的學生參加國語日報辦理的「每月徵文比賽」,榮獲全國第一名的就有6人,其他如全國環保徵文、愛國論文競賽等,也都有學生榮獲第一名的佳績。多才多藝,指導科展也榮獲第19屆全國初小組化學第一名,獎金一萬元。擔任教師期間,身兼幼童軍團長10年,榮獲童子軍總會頒發青松、翠竹、臘梅等三項獎章,因表現傑出,81年榮獲臺灣區教師「師鐸獎」表揚。

 

陳淑花陳淑花
學歷:省立臺東師範專科學校體育師資科
經歷:教師
現職:屏東縣屏東市仁愛國民小學教師

陳淑花女士為屏東縣屏東市仁愛國民小學教師,出生於臺東縣卑南鄉,民國64年畢業於省立臺東師範專科學校體育師資科。64年派任至仁愛國小服務,64~66學年曾任自然科、體育科教師2年;66~103學年一直都在仁愛國小服務,且擔任低年級級任足足38年。68年奉派到板橋教師研習中心,參加自然科實驗學校自然實驗班教師儲訓,返校後曾擔任屏東縣68年度屏東縣國教輔導團自然科輔導員;95年榮獲屏東縣深耕教育奉獻獎,實至名歸。

 

蕭淑惠蕭淑惠
學歷:東吳大學外文系
經歷:教師
現職:花蓮縣立花崗國民中學教師

蕭淑惠女士為臺灣省花蓮人,畢業於東吳大學外文系,由於熱愛教育,畢業後即返鄉投入國民教育的行列,前後服務於2所學校。民國64年初任教於花蓮縣立玉里國中,有感於鄉下孩子的天真純樸,但教育資源的缺乏及經濟貧乏,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為孩子免費輔導課業,星期假日則帶領孩子戶外踏青並指導學生參加縣內及全國語文競賽,皆有不錯的成績。其中有孩子目前任職於臺南女中及擔任金融記者,在不同領域與行業嶄露頭角。69年介聘至花蓮縣立花崗國中任教,指導學生參與校內外英文演講比賽屢屢獲獎。40年來不改初衷-無愧於心,為教育做無私的奉獻。而每每看到不同孩子們的成長和成就,是支撐教學最大的動力。

徐櫻香徐櫻香
學歷:輔仁大學歷史系及英文系
經歷:教師、組長
現職:花蓮縣立花崗國民中學教師

徐櫻香女士現為花崗國中教師,花蓮縣人,從小即立志要當教師,因此在校的學業成績表現優秀。民國64年自輔仁大學歷史系兼修英文系畢業,同年8月受聘至花蓮宜昌國中水璉分部任教,2年半後回本部宜昌國中服務兼任註冊組長等職務,76年8月轉入花崗國中任教迄今。回首來時路,教過無數的學生當中,有幾位在學科表現上特別突出的、如畢業於水璉分部的奇萊女傑、臺灣第1位原住民人類學博士鄭香妹、花崗國中旅日任教大眾傳播系講師、臺灣法院擔任刑事檢察官、軍公教、工商業界服務者不計其數。逢年過節常有畢業校友,三五成群到訪,閒話家常,師生聚會,不失為人生一樂事!

高秀玉高秀玉
學歷:靜宜大學數學系
經歷:教師
現職:花蓮縣立花崗國民中學教師

高秀玉女士現為花蓮縣立花崗國中教師,早在學生時代即立志要當老師,大學畢業後參加花蓮縣教師甄試錄取,即被花蓮縣立萬榮國中的洪富盛校長聘任到萬榮國中任教,受命帶領該校的升學班,因教學認真並早晚督促偏鄉學子加強各種學科能力,在初任教的第1年即交出亮麗的升學成績。班上36位學生中,有半數以上考上省立高中,6個考上師專,由於帶班及教學成績優異,深獲家長與學校同仁的信賴與肯定。2年後因家庭因素請調回花崗國中,繼續將所學嘉惠花蓮的學子。

溫永安溫永安
學歷: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
經歷:教師、組長、主任、校長
現職:花蓮縣秀林鄉水源國民小學校長

溫永安先生為國立花蓮教育學院畢業,花蓮縣人,出生於花蓮縣萬榮鄉窮鄉僻壤的部落,家境清寒、世代務農,早年養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儉生活。民國64年屏東師專畢業至今,40年始終秉持為原住民教育理念的實現而努力,細數多年的教育生涯路,可謂苦中有樂,樂中有苦,苦樂參半中卻也能樂在其中,為原住民偏鄉的教育撒下有生命的教育種子。一路走來秉持一貫鐵肩擔教育的氣魄,朝築夢踏實,美夢成真的教育理念邁進。在職期間曾擔任行政院原住民族教育委員會教審委員、十二年國教諮詢委員、花蓮縣原住民族校長協會理事長等要職。舉凡原住民教育問題,皆能鞠躬盡瘁,提供建言,並於101年辦理全國原住民校長教育論壇主持規劃討論,圓滿達成任務。在教育的路途上,真心期待黃昏的民族能走向希望的民族,孩子們能順利找回自己,迎向璀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