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姉瑤
服務學校:臺中市立立新國民中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學生輔導
二、特殊教育學生評量與輔導
最高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
教育理念:我不放棄任何學生,因為我曾被放棄過。只要能發自內心的關懷並適性的發掘其潛能,每一位學生能當千里馬。
經歷:
一、 臺中縣政府教育局專業輔導員
二、 國立臺中啟聰學校心理諮商人員
三、 臺中市立立新國民中學教師兼資料組長
四、 臺中市立立新國民中學教師兼特教組長
五、 臺中市立立新國民中學教師兼輔導室主任
榮譽事蹟:
一、 近五年來榮獲市級小功1次、嘉獎32次、獎狀13張肯定。
二、 89年榮獲中華民國第四屆「金鷹獎」。
三、 97年參加「性別議題-教師飆創意」自製教學媒體競賽。
四、 96、97、99學年臺中市綜合活動領域教學研究輔導榮獲特優。
五、 99年度自製教學媒體競賽榮獲「佳作」。
六、 99年榮獲「臺中市社會優秀青年」及「傑出身心障礙楷模獎」。
七、 98、99、100學年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認輔績優人員。
八、 100年獲頒臺中市政府傑出人士「慈光獎章」。
九、 100年榮獲「全國十大傑出女青年」、「臺中市優良教育人員」。
十、 103年榮獲第二屆「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組」。
教育精神:
我是聽覺障礙者,也曾是學校中常被當成人球踢來踢去,需要特教服務的學生,一直告訴自己有朝一日一定要為教育盡心力!從事輔導、特教及教職工作將近17年,不論一對一的個案輔導、一對多的教學工作,或是繁雜的教育輔導特教行政工作,我都不斷提醒自己莫忘當年初任教師的熱誠。
一、特教及高關懷學生也能當千里馬
教師好比伯樂,須深知學生的特性、堅信學生都是可教的,學生才有機會成為各領域中的千里馬,而特教學生、高關懷學生更需要伯樂賞識,許多老師常抱怨學生難教、問題難處理,卻沒想到這些學生也有可發展的無限潛能。
二、尊重專業才能彼此成長
87年開始接觸輔導與特教領域,發覺普通班教師與特教教師的交集仍有改善的空間,特教行政與教學的分工也需調整。因此一直鼓勵特教教師及輔導教師努力展現自己的專業,慢慢的這幾年我看見了立新國中教師的成長,未來仍希望彼此都能不斷的進步,使更多的學生受益。
三、用心接納營造雙贏的環境
國中階段的學生最需要的同儕的支持。所以協助學生發自內心了解與接納更多不同的人,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而我的障礙也使我更利於引導學生學會同理,然後透過同儕的引導學習,更易於創造溫暖雙贏的學習環境。
得獎感言:
三十年前,我是個成績總在班上排行倒數的聽覺障礙孩子,人生路上看到了好多不同的風景,慶幸自己都能不斷的為自己心理建設,學習以正向的態度找到貴人,然後迎著風向前走。大學畢業後,從基層的輔導工作、進階的行政規劃工作、到現在的行政領導,總是提醒自己省思自己的人生經驗、記取最初擔任教師的熱誠、莫忘一路走來陪伴在旁的貴人。
感謝已故的立新國中前校長賴錫安校長,給我機會逐步發揮所長;感謝立新國中現任周鳳珠校長,勇於讓聽覺障礙的我擔任輔導室主任一職,並一直給予我許多支持與鼓勵;感謝我的前任主管楊寶慧主任、謝淑美主任、陳丘芳主任和王麗真主任始終尊重我在教育上的堅持,讓我的專業得以發揮;感謝我的夥伴們,特別是蕭頌恩主任、陳姿秀組長,不論遭遇什麼挑戰,都能當我最堅強的後盾並給我最溫暖的支持;感謝彰化師大周台傑教授、吳訓生教授,在我進修期間給我許多包容與指導,使我專業能力有機會更上一層;感謝聲暉協進會的所有夥伴,特別是侯月梅顧問、江俊明秘書長給予我許多支援與肯定。
感謝我的丈夫紀金榮先生,願意看見我的好,學習當我的耳朵,陪伴我一起面對許多未知的挑戰;感謝我的母親陳秀月女士、已故的父親林永通先生,以及我的家人們無怨尤的付出,而造就出今日的我;感謝我所接觸的每一位老師,讓我分辨與學習到如何以最適性的態度面對不同差異的學生;感謝我所接觸的每一位學生,讓我有機會傾聽與陪伴,然後看見生命的光輝;更感謝審查(訪查)委員的肯定,期許自己的經驗能促使更多人對輔導及特教的重視。
再次致上我最誠摯的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