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環
服務學校:臺中市南區信義國民小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運用魔術融入認知教學課程
二、運用唱遊律動融入音樂與體能
最高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行政管理碩士
教育理念:有愛的臉:才能散發快樂的光芒。有愛的眼:才能傳播溫柔的關懷。有愛的嘴,才會流露安慰的語言。
經歷:
一、臺中市南區信義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
二、臺中市南區信義國小附設幼稚園園長
三、臺中市西區大同國小附設幼稚園園長
四、臺中縣幼教輔導員
五、臺中縣私立育成托兒所
榮譽事蹟:
一、103年榮獲臺中市政府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個人獎,獎牌乙面。
二、103年榮獲中華幼兒教育策進會優良幼教師之第22屆「幼鐸獎」。
三、103年榮獲臺中市優良教保服務人員獎,頒發獎狀與嘉獎二次。
四、94-104年參與閩南語朗讀與指導學生參賽,獲第一、二、三名。
五、92年起為臺中市自閉症協會帶學生上語文遊戲、唱遊律動課程。
六、91-92年指導幼兒參加臺中市幼兒健身操觀摩比賽,榮獲特優。
七、90年指導臺中市政府建設局參加運動會韻律活動,榮獲第一名。
八、83-87年語文教學教材創作榮獲故事佳作、兒歌、童話各二、三名。
九、99-100年指導重度視障生參加臺中市閩南語比賽連續兩年第一名。
十、89年為九二一震災救災工作有功人員,獲霧峰鄉公所頒發感謝狀。
教育精神:
在教學理念上,我認為教育工作不只是教學生知識,使他們聰明靈巧,更要把他們的潛能激發出來。而能否成功達成這樣的理念,關鍵在於親師合作。孩子是父母與教師心中至深的甜蜜,更是至鉅的責任。我經常以真誠、接納與關心為出發點,與家長建立互信與深厚的友誼,然後與家長分享教育理念也會利用幼兒個別行為與家長討論因應之道,提供家長正面處理與回應幼兒不當行為的方法,帶領幼兒走向健康的生活。
在教學方法上,由於面對的是平均4至6歲的幼兒,因應幼兒較易分心、不耐久聽的特質,我常運用遊戲方式融入教學課程中,例如,藉由唱遊律動方式,引導幼兒運用身體來詮釋音樂節奏,或者運用魔術技法將品格教育、認知課程、安全教育和情緒課程融入課程吸引幼兒專注學習。
在教學建言上,融合教育的實施已被推行多年,近幾年遇見特殊幼兒融入班級的情形也幾乎是年年都有。我本身自小就是個妥瑞氏患者,但因出生的年代妥瑞氏症並不被了解。從小我就常因妥瑞氏症出現的Tics遭受嘲笑,甚至產生自卑,直到86年修畢啟智特殊教育,除了讓我得更了解自己外,更能明白每個特殊幼兒其行為背後的原因,於是我開始用接納、同理的態度引導他們面對問題,成效更是相當良好。
得獎感言:
面對天真的幼兒,讓我每天充滿活力跨出每一步。幼教師就是「廚師教主」、「愛的販賣機」,應以滿足幼兒的需求為首要。教學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能懂、能體會,用活的教育來啟發他們,用心地去看待每個人不同的人生劇本。教育工作不只是教學生知識,使他們聰明靈巧,更要把他們的潛能激發出來,使其能在社會上扮演不同的角色。
擔任幼師迄今,總是戰戰兢兢恪盡職守,期望能教育出一屆屆優良的學生,以「一束蓓蕾莫道是他人子弟,滿樹桃李當看作是自己兒孫」做為人生的座右銘,在為人處事上督促自己能隨時「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以此為力行的信念,努力營造正向的組織氣氛,帶給全園歡笑、鼓勵、肯定與讚美。
現階段最大的心願,是能幫助妥瑞氏症家族由黑暗中走向光明,從自卑找到自信,從悲觀找到希望。每個孩子都各有特色,就像五根手指各有長短,我以「最能幫助孩子快樂的學習」作為教育的指標。珍惜每一天與幼兒相處的機會,努力盡心營造一個溫馨、快樂且充滿笑聲的學習環境,在教學現場透過「愛與鼓勵」的方式,與家長、幼兒、同事交心,因為我深信,每個人唯有被愛、被包容、被同理、被接納,獲得滿滿的幸福感時,將會共同創造出更多的歡笑與幸福。最後祝大家開心每一秒、快樂每一分、幸福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