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娟
服務學校:新竹市東區東門國民小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肢體表演藝術
二、語文領域之國語科讀寫教學
最高學歷:東吳大學中文系
教育理念:相信孩子的能力,願意陪伴與等待,並鼓勵嘗試與探索,形塑獨立與自信的學習主體。
經歷:
一、 女童軍團長
二、 閩南語、國語科輔導員
三、 新竹市教育局輔導團
四、 新竹市東門國小導師
五、 台北市光復國小導師
榮譽事蹟:
一、 獲選新竹市103年竹塹明志獎暨特殊優良教師。
二、 擔任第12届兩岸四地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示範教師,圓滿成功。
三、 參加新竹市創新課程與教學發表比賽獲國語文創新課程特優。
四、 獲第五屆新竹市SUPER教師獎第1名、第五屆SUP全國教師獎
五、 多次在研討會及教師研習會上發表國語文教學成果。
六、 拍攝國語科教學錄影帶,並撰寫心得,供教學研究。
七、 擔任幼女童軍團長迄今二十餘年,多次獲績優服務員獎。
八、 參加新竹市閱讀工作坊,協辦學生讀寫營隊及教師閱讀研習。
九、 指導學生參加竹塹文學獎童詩徵稿,屢獲佳績。
十、 指導學生參加新竹市語文競賽閩南語演說獲第一、 二名佳績。
教育精神:
以教書為終身職志的我,三十年來幾乎都擔任中年級導師,或許在別人眼中教書不算大事,但我總自我期許要把這份工作做到極致,照顧好身邊的每一個孩子,並且提攜後進,讓這個愛的園地有源源不絕的園丁投入,栽培每一株幼苗。在多年來教與學的歷程中,受到前輩的啟發、同儕的切磋和學生的回饋,讓我對教育逐漸有了清晰的想法。
首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以學生做最根本的考量,講臺不專屬於老師,在求知的過程中師生是互相尊重,平起平坐的。再者,老師不是課堂上唯一的知識來源,同學間互相激盪出的想法觀點更多元,所以傳道授業之餘,小組討論是必要的,因討論而帶出來的表達能力、溝通技巧與同理心,才是學生真正帶得走的能力。另外,學習的發生不侷限於教室,良好的親師互動會引進更多學習資源。老師依循目標,積極為學生尋找更大的舞台,讓學生有明確的努力方向,而發表的成就感將會帶起學習的良性循環。
這些是我所堅持的做法,也希望孩子們在一個安全、尊重的學習環境中,自由伸展,充實成長。
得獎感言:
長久以來,我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老師,每天默默做著自己的工作,在孩子堆中稱王,在作業堆裡奮戰,學校,似乎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安全小天地。民國八十五年後,教改風潮鋪天蓋地而來,當時我借調教育局,躬逢其盛,看到各縣市教育現場如火如荼的改變,在熱情的當口,也不時思考著在創新與傳統之間,老師的變與不變。自己該如何調適,才能穩健地跨出每一步,不至讓教育的百年大計淹沒於一片激情當中。即便現在口號稍歇,實質的改變仍如江河大海,一日千里,讓老師這個原本穩定的行業,也必須貼緊社會的脈動,跟著動起來,才不會孤立於潮流之外。
對我而言,這波風潮變的是教師專業被強調,知識的多元與傳播的快速已超越自己所知所學,就算當了老師還是要不斷進修,嘗試更有效的教學法,讓自己的專業被肯定。
這波風潮變的是教學不再是單打獨鬥,要靠學群的互相激盪與支援,才能讓美好的想法不斷成真,但也意味著教室必須打開,個人的教學必須經得起檢視;這波風潮變的是學生的真實學習重於老師的滔滔不絕,而知識的運用與國民素養的培養,這已不是簡單的課文所能解決的事。
然而這波風潮不變的是對學生的關愛和榜樣,一顆向善的心,溫柔而堅持,循循善誘。
我想這些變與不變都是教師責任的再定義,每一個行業要做到極致,必須有宗教家的熱情與勇氣,三十一年來我一直兢兢業業於斯,對安逸的挑戰,對理所當然的不妥協,何其有幸能得到師鐸獎的肯定!我感恩前輩的提攜,謝謝吳敏而老師讓我看到語文教學的真實風貌,也謝謝校長的指導,東門團隊的同甘共苦,以及學生、家長們對我的肯定與回饋,在教育這條路上,有你們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