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佛乞
服務學校:澎湖縣馬公市文澳國民小學
職稱:校長
擅長領域: 一、鄉土教育
二、資訊議題
最高學歷:臺北教育大學碩士
教育理念: 學校有愛、教師有能、學生有品、學習有效。
經歷:
一、 教師7年
二、 教師兼主任12年
三、 澎湖縣七美鄉七美國民小學校長
四、 澎湖縣白沙鄉後寮國民小學校長
五、 澎湖縣馬公市石泉國民小學校長
榮譽事蹟:
一、95學年獲得全國鄉土語言教學績優獎。
二、102年獲教育部體育署-推展學校體育有功個人獎。
三、102年以行政類當選國立台南大學26屆傑出校友。
四、領導學校團隊通過澎湖縣「教育111」認證。
五、領導學校團隊發展藝術教育,獲教育部第一屆「藝術教育貢獻獎」。
六、能源教育獲經濟部及教育部102年績優學校選拔甲等。
七、學校兒童樂隊98、99學年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獲優等。
八、學校打擊團100-103學年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表現優異。
九、學校合唱團98、100、102學年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獲優等。
十、103年學校藝文團隊獲邀公共電視台「臺灣囝仔讚」節目演出。
。
教育精神:
教育學者福祿貝爾的名言「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在學校教育經營依循國家教育政策的大框架下,達成教育目標的策略有許多因時因地發展出不同的學校內涵和樣貌。良劣與否的規準如重視世俗的評價,不如回歸教育的本質加以省視,這是教育的不變。
隨著科技不斷地翻新,教學在思維和方法上應有不同因應之道,教學應善用科技的優勢,讓學習更快更有效,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當網路資源如均一教育平台般可以方便教師應用,對學生自我學習,過去強調的精熟學習就不是問題,所謂翻轉教室或是佐藤學的合作學習也就順理成章。
我們都承認知識的折舊比過去更快,我們對學生的未來難以具體描繪,但我們都清楚:如何學習、分析與判斷、創新等能力一定是王道。所以老師要有與時俱進的積極思維,參與教學社群,透過觀課等方式相互成長,才能讓教學能力有如活水。網路發展也影響了人與人互動的模式,加上家庭功能的弱化,學生人格與品性的養成要靠學校來教育,只有現在學生有品,未來才有和諧的社會。
得獎感言:
生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接受足夠的教育機會不是必然,而是生命中貴人的恩賜。小學畢業都已經準備上船捕魚去,我的導師林國成老師天天來家裏遊說家母,希望能讓我繼續升學,家母拗不過,無視馬上須面對的經濟難題,點頭答應。
林老師義務幫我們補習好應考,當年沒電,燭光點點的印象仿如昨日,林老師成為我生命中第一位貴人,在人生第一個分歧點上拉我一把。初中畢業,家裏經濟能力實在難以支持我繼續讀書,幸好有公費的師範教育讓我得以再往前走,國家公費政策給了窮人家的孩子一個向上移動的機會,這也是我生命中重要的貴人。師專時有幸跟隨王家誠及趙雲老師,因此體驗到師者的風範,畢業時王老師說:5年內你們如沒打孩子,回來讓我請你們喝一杯。
擔任老師後,即使在離島,一路總會遇到許多優質的教育夥伴,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從事行政工作以來,不管在哪所學校服務,都有機會遇到睿智的長官,極富教育熱忱的教育夥伴,感謝長官的支持及同仁的盡心,才有機會實現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