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方

小魚是楊老師班上的孩子,標準的男生外表,個頭不高,一臉白淨。他很特別,手裡永遠拿條手帕,身上永遠裹著黑色運動服外套,他講話的聲音特別輕柔,動作也特別溫和,這些特別讓班上的同學也特別愛開他玩笑,故意搶走他的手帕,引他尖叫,甚至別班同學更常在下課老師不注意時,流連班上窗臺邊,排隊等著看他被捉弄。

小魚在家中是長男也是長孫,全家族對他寄予厚望,每一次的班親會,小魚全家人包含爺爺、奶奶都會參加,小魚不只一次在聯絡本上向老師表達,他很不喜歡被同學捉弄,家裡的大人又總要他「像男孩子一點」,這些都讓他覺得壓力大到無時無刻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後來小魚愛上了班上唯一對他比較友善的男孩—小黑,但沒多久,不成熟的兩人分手了,小魚整天以淚洗面,掌中的手帕都沒乾過,連正常來上課都很困難。另一方面家長得知後,更是完全不能接受小魚的性向,覺得他是家族的敗類。

楊老師每天透過聯絡本和小魚談心,也分享曾經帶領自己走出情傷的好書為自己出征給小魚閱讀,默默陪伴小魚。同時透過國文課的情意教學,教導全班打破傳統對男、女生的標籤印象,再利用班會時間配合輔導老師設計體驗活動,告訴全班該怎樣尊重大家的興趣、喜好和選擇。最棘手的莫過於家長這一塊,楊老師採取以時間換取空間的策略,每天e-mail和小魚爸、媽筆談,希望透過不斷溝通,請家長先退一步觀察孩子,替小魚爭取一點點可以呼吸的空間,讓他不要陷入深不見底的憂鬱中。漸漸的小魚從溫暖中恢復的自信,在楊老師的陪伴下,他接納了大家的眼光,也和最愛的家人和解。目前小魚正在攻讀音樂博士,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條路,抬頭挺胸在所有人面前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