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信源

信源老師第一次看到這孩子時,黝黑的皮膚、大大的眼睛與笑開的嘴,他的名聲很早就傳遍學校。每天遲到睡過頭,遇上考試直接倒臥桌上交白卷了。十歲的孩子如同浪人般,成為「學習的流浪客」。

透過開學前的聯繫,慢慢地信源老師可以理解這孩子放棄學習的原因,也思考著智慧科技如何應用。開始運用通訊軟體與媽媽緊密聯絡,讓媽媽能夠同步了解學習狀況督促孩子。孩子開始遲到改善了,作業也開始繳交!開始不一樣了!於是開始運用平板,分別針對國、數、英三科進行資訊融入,刺激學習動機,讓課堂變得好玩有趣多樣化。也因為課堂可以透過數位進行「差異化學習」,老師更能抽出時間陪伴在幾個弱勢的孩子身上。尤其是交白卷的他,陪著他完成一題一題數學!某日早自習時突然這孩子站起身子轉過來,一步一步朝著老師走去。而全班的目光對著他,信源老師抬頭看他手上拿著習作開始討論數學。結束後才發現全班看著師徒倆。原來,從三年級之後,同學就沒看過他拿著數學題目問老師。

期中評量到了,監考老師驚訝地說他沒睡、考卷寫完了!信源老師特地回到班上看看他。一樣大大的眼神、開朗的笑容,抬起頭時冒了一句:「老師!我不會放棄!」然後繼續低頭寫著數學考卷,信源老師感動紅了眼眶。這孩子逐漸進步,更讓信源老師深刻的感動:改變,孩子就有重拾學習樂趣的機會,與老師一起不放棄學習!雖然六下後孩子轉學了,但從他、從更多孩子的轉變,讓信源老師更相信只要改變、感動一個老師,就有三十個孩子有不一樣學習!於是開始走遍臺灣,從臺大工作坊到美國論壇,從都市推廣到深入偏鄉,信源老師相信只要有願行動,老師就能改變教育、改變臺灣,良師必能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