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杰

E生是位嚴重肌萎症的孩子,家住高雄,與徐老師素未謀面,但徐老師是他的天使。

由於肌肉萎縮的狀況日益嚴重,原來可以使用電腦打字完成作業及考試,近日已無法使用一般的鍵盤了,急需洞洞鍵盤框的介入,但高雄輔具中心已無庫存。所有人的心盪到谷底,沒有輔具的協助,E生的學習就只能停頓下來,治療師及老師全體動員幫忙上網搜尋,甚至致電各家科技輔具公司,得到的答案是因為鍵盤的規格太過多樣,所有廠商早已停產多年。正當希望全無,學生跟家長傷心沮喪時,治療師透過桃園輔具中心聯繫上徐老師,聽說徐老師是個厲害的Maker,雖然懷疑有人會免費為一個不認識的學生花時間花心力設計輔具,但徐老師似乎是E生僅存的希望,只能放手一試。

徐老師聽了E生的故事,一口答應,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真的有老師可以義無反顧的幫助一個陌生的孩子。徐老師是特教老師為了設計輔具,一方面和治療師討論,同時請教自造領域老師雷切技術,首先找出平日搜集的備用鍵盤,將它們拆解開來研究,畫出鍵盤上每顆按鍵位置,利用雷切機切了無數個壓克力板,對洞洞鍵盤框不斷的改良,還要再研究如何將鍵盤框固定在鍵盤上,屢挫屢戰後終於設計出「洞洞鍵盤框」,快馬加鞭將鍵盤框及鍵盤快遞給高雄輔具中心轉交給E生,確實滿足了學生的需求,輔具中心因而提出更多的“訂單”。

令人振奮的是有輔具廠商看見徐老師的設計概念,以他的解決問題策略為概念,找到產品開發方案,以特定型號的市售鍵盤為基礎設計對應規格的鍵盤框,銷售時鍵盤框連同鍵盤一同售出,一舉解決鍵盤規格不統一的問題,現在有需要的孩子可以在市面上找到適合的輔具,不用再擔心害怕了。一切源於徐老師一開始的善念,向外擴散而有了更多善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