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南

【老師,我今天出院,可以回來演出嗎?】

  104年「月落邊疆」音樂會當天,恩雨剛從醫院完成化療,隨即趕回演出現場,拿起琵琶和藍韻校友團一起演出,演出之餘,她坐在後臺專注欣賞學弟妹的演出,眼神中隱含著對藍韻的眷戀之情。那次,是她和藍韻的最後一場演出,也是她人生中的最後一場。

  回想當年,恩雨一進入藍韻國樂團,就深深愛上這個「家」;畢業後,持續與加南老師保持聯絡,並積極參加校友團的活動。那年,她承受淋巴癌擴散全身的不適,依然回到藍韻,因為她在音樂中找到感動與力量,也在這兒找到「家的歸屬」,更在加南老師身上感受到愛與扶持。在她離世後,藍韻仍與她的家人保持聯繫,也常在舉辦活動時,訂購她們家的團膳,恩雨媽媽愛屋及烏,總會主動加菜,每當社員想起恩雨學姊的故事,一定會吃光所有飯菜,表達那無法言喻的感謝。

【老師,我再也無法拉琴了!】

  以光,高一時突然發病,手指不斷顫抖,視力急速退化到僅有0.05,經檢查為視網膜色素變性,上課需使用擴視機輔助,再也無法繼續拉琴,這有如晴天霹靂,讓他對未來頓失信心。加南老師不斷鼓勵他,並持續分享勵志書籍與音樂,扶持陪伴的亮光引領著以光走過高中三年的崎嶇路程。畢業後,如願考上社工系,後來投入偏鄉服務,讓愛得以傳遞。

  藍韻國樂團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加南老師會主動觀察每位社員的個人需求,適時主動關懷,付出時間傾聽與扶持、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更因為這份亦師亦友的情感,讓許多校友畢業後仍時常返回藍韻,延續師生情誼。社員之間似有一條看不見的線,緊緊牽繫著彼此,只要遇到困難就會想回到藍韻這個家,這裡就是避風港、能夠安心敞開自己的地方。因著付出與回饋的喜悅,讓加南老師在這條路上無怨無悔的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