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馨緯

「剛到偏鄉第一個月,很擔心班上竟有六位孩子學習嚴重落後,連名字、1到10數數都有問題。其中小光最令人憂心…」黃馨緯老師著開學已經過了好多個月,小光對於10個一與1個十的概念一直無法建立。每天一早她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到校,陪著阿光利用晨光時間一步一步紮實學習,用因材網影片重複教學,協助阿光操作教具、畫圖紀錄、算式點數,一題一題了解並完成作業。她不間斷的鼓勵、陪伴,讓阿光從原本逼近零分的成績逐步起色,不僅對學習開始產生樂趣,更常常要求老師要多做題目,並勇於在班上分享。記得二年級時,她帶著阿光和兩位孩子到教育部參加一場數位學習記者會,阿光在眾多攝影機下,有條理地操作平板展現自學能力,並分享阿嬤最近如何因為他的努力,稱讚他變聰明的心得,獲得現場近百人滿堂喝彩,次長還開心地帶著他們去吃大餐。

當班上孩子能力都提升上來後,黃馨緯老師開始使用因材網融入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透過自學、共學、互學、導學模式,先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將難點概念作為共學任務,並透過組內共學與組間分享、老師從中引導澄清並做整合。從頭到尾,都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學生自己建構知識,與同儕合作解決問題。」

三年來,原本幾位完全不識字的孩子,現在不但成績平穩進步,更獲得校內外各項展能的肯定;而全班平均識字量,更從50字低標,大幅超越全國均標達到3000字以上,甚至有一半孩子數學則早已超前學習。「一直以來,我希望孩子都能知道,自己為誰而學?為何而學?」過去,這份期盼對於缺乏資源與父母支持的多數偏鄉孩子來說,是不切實際的夢想。黃馨緯老師認為偏鄉孩子更需有方法、有工具習得自主學習的終身能力,才能持續激發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