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傑
曾敏傑教授是一位喜歡為同學寫推薦信的老師,每一封推薦信都有他和學生的故事,而每一封信,他總要一再回憶、字字斟酌,回憶的是與學生的真實互動,而斟酌再三的是深怕沒有凸顯學生的特質。
個子不高的男同學小游,平常話不多,在班上也不活躍,更不是一位成績優秀的同學,倒是晚上常到曾老師的研究室聊天。有一天決定想到英國讀研究所,於是請老師為他寫一封入學申請的推薦信,而這封半夜才完成的推薦信,想的時間比寫的時間更久,因為如何著墨,煞費苦心。
一年半之後,小游同學完成碩士學位,回國到學校來急切地問道:「老師!老師!您以前幫我寫的推薦信到底是寫甚麼?」,因為當時來臺灣面試的英國學校代表問我:「你知道你的老師幫你寫了一封很棒的推薦信嗎?」,我說我不知道耶!結果那位學校代表還當面徵求我說:「這一封推薦信可不可以提供給學校作為推薦信的範本?」,我真的很好奇!哈哈一聲,曾老師輕鬆的說著:「我只是真實的告訴他們,這位同學常常在晚上到我研究室聊天,每次總要講上幾個小時,談談他最近又讀了甚麼課外書和暢銷書,而這些知識和資訊,都是我所不知道的內容,我很享受這位同學和我分享閱讀的心得」。
今年三月曾老師又收到一封美國的來信,「老師,我在二月中收到了University of Houston的錄取通知,二月底又參加了Texas A&M的面試,昨天晚上又收到學校的錄取通知,除了有支付州內學費的資格,還有一年5,000美元的獎學金,再次謝謝老師替我寫推薦信,我會把握機會好好努力。」老師的信,往往是一段師生關係的休止,但曾老師的推薦信卻是學生未來的開展;這樣的信,曾老師繼續寫著,即使在人靜的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