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蓮香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
經歷:教師、教授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周蓮香女士於1979年回母校動物系擔任專職助教,1985-89年赴美國加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再回母系任教。過去領導學生與助理們,孜孜不倦投入的研究領域主要有三:鯨豚生態與保育、榕果與榕小蜂/螞蟻共生生態、陽明山豐年蟲的族群生態。至今在期刊發表的文章有100多篇,研討會摘要或論文發表達200篇以上,以及約100冊計畫報告。
在社會服務方面,於1998年在民間創立中華鯨豚協會,並擔任三屆理事長(9年),開啟臺灣鯨豚保育之先河,並逐步推動全國性鯨豚擱淺處理組織網,為亞洲之首例。1997年起協助賞鯨業者推動臺灣東部海域的賞鯨事業;(2006年後投入臺灣西海域的中華白海豚生態研究;2008年起致力於國內開發單位與政府單位間溝通,尋找經濟發展與白海豚保育雙贏的策略與措施;2012年起協助林務局規劃「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召集各部門、權利關係者進行多次會議討論,2014年完成草案。

楊鏡堂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Madison)機械系博士
經歷:教授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

楊鏡堂先生是臺灣大學機械系終身特聘教授、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合聘教授、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1983年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機械系(能源組)博士,曾就讀於新竹中學與國立成功大學。2008-2022年轉任臺大,曾專職任教於清大動機系25年(1983-2008),成大機械系助教、講師共3年(1976-1979),研發聚焦於以流體力學及熱力學為主軸之跨領域整合型主題,治學嚴謹、積極、熱忱,在燃燒與能源、微熱流生醫系統、仿生科技等領域都有被國際學術圈肯定之傑出成就,仿生科技論文兩次被Science/Nature/APS專訪暨專題報導。歷年來曾榮獲國科會/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三次、宗倬章先生榮譽講座教授、東元獎、中華民國力學學會孫方鐸教授力學獎章、行政院所屬各機關104年度行政院管制計畫(NEP-II團隊)唯一優等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國家新創獎五次、Green Tech東元科技創新競賽亞軍三次、國家發明獎等。至今指導過碩士生150位,博士生33位,師生共同榮獲全球或全國性學術榮譽獎項超過150項。

李坤培
學歷: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
經歷:教授、主任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李坤培先生為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體育室教授兼主任,國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畢業,再入國立體育學院(國立體育大學前身)獲體育學碩士學位。術科專長為羽球、壁球、排球及壘球,學科專長為運動教育學、運動場館經營管理、體育政策。自民國73年起在臺大服務,曾任體育室活動組、場地組長及體育室主任等職,不僅教授體育專項課程,也開設「運動與生活」通識課程。教學之餘長期進行各階段體育班相關研究,包括行政、師資、專任教練、課程、專長訓練、輔導、設施及績效等執行運作面向,並承辦教育部委託學校體育班課程中心計畫,協助各校體育班規劃與體育教學優質化。在教學與研究之外,也積極於體育行政服務,多次擔任教育部及各級政府諮詢、審議或訪視評鑑委員,並完成學校運動志工十年回顧彙編,辦理優秀運動員職涯發展計畫等。為提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學品質,接受教育部委託執行:樂活運動站計畫及體育教學設備器材補助計畫,從而確實改善各級學校體育教學環境。

 李隆獻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經歷:副教授、教授、主任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李隆獻先生,1953年生,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碩士、博士。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現任該系特聘教授。研究專長為經學、史學、敘事學、禮俗、文化、現代小說。著有《晉文公復國定霸考》、《晉史蠡探─以兵制與人事為重心》、《經學通論(修訂本)》(合著)、《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合著)等,及學術論文數十篇。近十餘年研究論題聚焦於兩方面:一為「復仇觀」,撰有論文十六篇,結集為《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編》、《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宋元明清編》二書;一為「先秦歷史敘事」,撰有論文十餘篇,結集為《先秦兩漢歷史敘事隅論》,收錄其中十篇;另出版《歷史敘事與經典文獻隅論》,收錄經學、史學、敘事學與文獻學論文十五篇。
教學之餘,也常參與各種國內外學術活動,如赴日本、韓國、美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等地講學與發表論文、主持國際學術會議,頗受學界肯定。

尤雪瑛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博士
經歷:組長、系主任、副院長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

尤雪瑛女士為政治大學外語學院英文系副教授。政治大學西洋語言學系畢業後,即留校擔任助教。爾後在政大西洋語文研究所完成碩士學位,升聘講師。1993年考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博士班,同時獲當時國科會(現科技部)國內進修計畫補助,留職留薪進修三年,進修期滿返校任教,同時撰寫論文。一年後於1997年獲博士學位,升聘副教授,服務至今。其學術專長為應用語言學、篇章語法、英文寫作教學、語言測驗。任教期間教授逾12門大學部及研究所相關課程,指導碩博士論文44部。除教學研究外,曾擔任政大公企中心語言訓練組組長、外語學院副院長、外文中心主任、英文系主任等行政職。校外服務方面,參與教育部、考試院及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等機構之研究計畫,或擔任諮詢委員。

葉均蔚
學歷: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博士
經歷:教授、主任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葉均蔚先生為國立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宜蘭南澳人,花蓮中學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並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自民國69年起即在該校材料科學工程系服務,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及特聘教授等教職,迄今學術論文發表240篇以上,被引用數16,400次以上,獲得專利40筆,著中文專書3本及英文專書2本。107年申請特色中心計畫,更榮獲教育部及科技部補助,於清華大學成立全世界第一所高熵材料研發中心,此一研究領域,係葉教授於1995年首創,不但命名、定義,更提出核心效應及論述基本原理,因而被稱為「高熵合金之父」。高熵材料為21世紀的材料新領域,他所帶領的清華團隊不但擁有最多的論文數、專利數及資料庫,且其多面向的產業應用與「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國防」領域十分契合,不但可提升產業自主性,改善關鍵材料進口依賴,同時將為我國建立獨特的高熵材料相關產業,其開創的新領域可說是臺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