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叔卿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工學博士
經歷:教授、主任、所長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教授
楊叔卿女士為國立清華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所教授,彰師大語教系畢,自民國69年任教中學。獲教育部及科技部公費,兩次留職留薪出國深造,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工學博士學位,專長多媒體網路數位學習等。自民國76年起至清華大學服務,曾任校長特助、計算機中心學習科技組組長、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學習科學所所長等職。發表2百多篇學術論文。民國106年獲教育木鐸獎。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社群活動,在國內擔任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理事長等。近年更以數位科技專長,特為視障者研發國內首座VIP線上學習平台,增能及嘉惠視障者中文識打及線上獨立學習能力,屢獲企業贊助推廣。在國外擔任APSCE財務執委,SSCI期刊編審,曾是美國史丹佛研究院/SRI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訪問教授,應邀至美日中韓秘魯等國演講,長期培養帶領研究生至歐美亞洲各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等,多次主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在國內外學術界活躍。
|
林樹均
學歷: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博士
經歷:教授、系主任、主任、總務長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教授
林樹均先生為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彰化縣人,東吳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材料系碩士班,服完兵役,回清華大學材料系擔任講師,之後在職進修取得材料系博士學位。自民國69年起即在清華大學材料系服務,期間曾兼任材料系系主任、貴儀中心主任、總務長等職。其研究專長為金屬基複合材料、高熵合金、薄膜材料等,已發表之學術期刊論文131篇,包括專業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有三個;另外發表100多篇的學術研討會論文。累計指導畢業生博士有20位、碩士有108位,這些學生都具有材料專業能力,無論在金屬或電子產業,甚至在學術界,都有優秀的表現。在產學方面,與芝普企業、大同鋁門窗、大展電纜、優頻科技等公司合作,協助研發新產品。
|
鄭麗媛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博士
經歷:教授、系主任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教授
鄭麗媛女士為清華大學體育系教授,新北市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畢業後,繼續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深造,獲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博士學位。專長健康促進、運動教育,自民國74年起即在新竹教育大學服務,曾任體育學系主任職。已發表之學術論文約30多篇。教學之餘常參與多種學術活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曾擔任運動教育學會副理事長、中華民國體育學會理事,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臺灣學校衛生教育學會理事、國家教育研究院高中體育教科書審查召集人等職,並輔導新竹縣、市執行健康促進學校計畫。
|
黃榮宗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
經歷:副教授、主任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
黃榮宗先生為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副教授,臺南市人,民國69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同年公費分發至臺北縣立江翠國中實習,民國73年至省立新竹師專任教,民國82年在陳校長的邀請下接任體育室主任,民國88年協助教育實習輔導處(現為師培中心)實習輔導工作,直至民國106年辭退學校行政職務全心返系工作,在這近36年期間盡心盡力協助學校排球校隊的推廣與訓練,屢獲佳績,並獲教育部頒發大專排球聯賽優秀教練獎,曾擔任過6屆班級導師,於108年獲推薦為國立清華大學傑出優良導師,黃師經歷4次學校改制與清華大學併校,現為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
|
莊紹勳
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經歷:教授、國際長
現職:國立交通大學教授
莊紹勳先生,新竹市人。國立交通大學終身講座、IEEE Life Fellow、聯電研究講座。留學美國獲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電機工程博士,師從半導體泰斗薩支唐(C. T. Sah)院士。曾任交大電機資訊學士菁英班主任、頂尖大學計畫執行長、國際長等職,推動與歐美名校的學生交換計畫,對於高等教育的提昇及國際化不遺餘力,亦應邀至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講學。受聘晶圓雙雄-台積電及聯電研發顧問。其學術研究名揚國際,是臺灣第一位在權威的頂尖VLSI國際會議發表的作者,VLSI發表論文數居全球學術界前三名。著有期刊論文及重要國際會議論文逾270餘篇、40多項專利、一本專書。從事國際學術社群事務,擔任IEEE要職發揮對國際社群的影響力。榮獲IEEE的全球分會獎,提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
林素英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
經歷:教師、講師、副教授、教授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林素英老師為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國文系教授,新北市人。因家境不佳而就讀臺北師專,畢業後任教板橋國小,同年插班入臺灣師大夜間部國文系。大學畢業,有感國小基礎教育極重要,繼續留校服務。其後,覺得更有志於學術研究,遂再入研究所深造。多年來致力著書立說,影響學界深遠,例如:《從古代之生命禮儀透視其生死觀》,以詮釋學之觀點,結合新進之生死學觀念,開創傳統禮學研究的新視野,提供生死學或殯葬業相關系所重要參考。《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探源規劃祭禮制度之政治教化意義,體現古代聖王追求長治久安、提升人文理性之宏觀視野。《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與《從郭店簡探究其倫常思想》,從文化之觀點深入探討喪服制度所蘊藏中華文化中最寶貴的倫理學內涵,乃研究喪服學者不可或缺之重要書籍。新近出版之《歲時禮俗文化論略》,則從學術之觀點,探源歲時節日大多總結古人面對劫難之寶貴經驗,對於和諧自然與人文之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