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欽
服務學校:臺北市立木柵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職稱:教師兼導師
擅長領域:一、全人格發展教育的品格養成
二、技能實務操作原理分析與示範
最高學歷: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製造科技研究所碩士
教育理念:品格是習慣的總合,亦是態度的展現,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教育,是技職學校導師的天命。

經歷:
技能訓練裁判助理人員
國手技能競賽代表隊培訓老師

榮譽事蹟:
2003年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獲板金職類世界金牌。
擔任教育部國家教科書研究中心教科書審查委員。
擔任勞動部全國技能競賽裁判人員。
榮獲臺北市107學年度SUPER教師獎。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全國工業類科技藝競賽獲金手獎第2、4名。
指導學生參加2017國際技能競賽工業機械修護、鋼結構榮獲優勝。
擔任勞動部參加國際技能競賽國手培訓小組訓練老師。
擔任全國教師甄試複試(命題、實作)委員。
獲臺北市108學年度杏壇芬芳錄。
擔任木柵高工108學年度教師會會長。

教育精神: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更沒有不會教的老師-薪火相傳‧永不放棄》
一、教學理念:
品格教育一直是學校賦予學生的學習附加價值,良好的學習及態度皆是學習的根基,一切由根本做起,培養每種微不足道的習慣,即是積極的態度表現。「態度」的養成是現今教育最難之處,若沒有去做,就失去了當老師的意義。相信「勤能補拙」,運用有效的教與學,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始終以態度為首要要求、其次是課業、最後才是人生規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更沒有不會教的老師。
二、教學方法:
以嚴格的身教,檯面上以鐵的紀律,檯面下以愛的教育,配合著外剛內柔,知錯必改的態度帶班。以學生學習為出發點,凡事走在學生前面,檢視學生學習的初始行為,分析不同學習面向,探究教學,拉起每位學生,以達到學生學習在同一起跑點上,讓低成就學生不被放棄。
三、教學建言:
「活到老學到老」是學生的老師,學生也會是我們生命中的老師及貴人,教學相長才會類化自我及影響他人。教師的身教或言教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權威、社會階級再製,而是影響他人,讓他看到世界的舞台,進而願意去改變未來。

得獎感言:
首先,要感謝臺北市政府特殊優良教師評選團隊及師鐸獎評選團隊,讓我有此機會歷練與成長,使我在教學的生涯中有更多的學習與成長的機會,也特別感謝卓越的木柵高工行政團隊及優秀的教育團隊支持鼓勵,讓我更有精神及動力的堅持下去。雖然一路辛苦,但始終不覺得累。
特別感謝三位恩師,一、我的成長過程,受到技術啟蒙恩師梁鶴騰老師的栽培,讓我對技職教育充滿了信心與熱忱;二、中區職業訓練中心溫鎮光老師,也因為有您的提拔,我沒有放棄技能競賽的練習及技職深造,才有機會選拔國手、出國比賽為國爭光;三、任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機電系教授鄭慶民老師,除了帶我出國競賽指導外,在我就讀大學、碩士班,甚至現在的博士班都還勞煩鄭教授的指導與照顧,不只是教授、教師一般,更像長輩對待子女般地照顧與栽培,沒有您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我。
參與甄選的經過,才瞭解到能站上舞台是多麼的不容易,背後有著多少的辛酸歷程,仔細回想,才發現自己原來有更多的不足。歷經近十年的教育工作,為了使學生能接納自己,常請教資深師長、同領域與跨領域的同儕指點、楷模中去學習、迷網的教學做中學,不斷的修正自我,累積自己的獨特風格。準備資料過程,發覺到10年很快過去,許多學生的風風雨雨、喜怒哀樂都一一的呈現在我面前,學生就像我們生命中的過客,甚至像朋友一樣每年來探望數次,才發覺變的是學生的人數,不變的是自己始終不變的教育初衷。
這樣的機會,唯有時時刻刻檢視自我,或在參與甄選活動時,藉由促進同儕互動的機會,方能讓自己有機會認識全國教育界優秀的師長、各行各業的人師,進而增長自我、肯定自我,相信其他的師長及學生都可以跟隨受益成長。謝謝為教育付出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