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婷
服務學校: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國民小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以國際新聞設計跨領域素養課程
二、特殊教育需求之鑑定、教學與輔導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研究所資賦優異組碩士
教育理念:教育乃百年樹人大業,核心在於確立學生服務的人生觀與獨立思辨能力,以促進社會公義的實踐及更臻共好的未來。
經歷:
親子天下兩岸三地教育創新100教師
瑪利亞基金會小學生公益行動HERO教師共學團講師
國語日報全國成果發表大會「小公民的思辨課」專題講師及全臺教師「讀報教育」研習講師
國語日報素養導向教學專欄作家
新北市青少年輔導計畫優秀認輔人員
榮譽事蹟:
積極投入創新教學,當選親子天下兩岸三地教育創新100教師。
引領學生做公益,獲選「小學生公益行動全臺HERO教師30選」。
創新新聞思辨課程,第六屆教育部特殊教育教材設計比賽獲佳績。
推動閱讀績優表現,獲108年臺北市悅讀閱冠磐石-閱讀推手獎。
自編教材能力卓越,獲107年臺北市特殊教育教材評選資優組優選。
關懷偏鄉不間斷,偏鄉服務計畫榮膺臺北市兒童月微夢想徵選特優。
實踐媒體素養教學,獲2019年11月號親子天下雜誌採訪報導。
深耕國語日報樂學版,擔任創新教學設計專欄撰文教師。
認輔校園高風險學生,獲選新北市青少年輔導計畫優秀認輔人員。
盡心搭建學生發光舞臺,資優及特教學生均於全國比賽獲佳績。
教育精神:
當教師有了夢想,教育就有了希望。素有世界教育部長之稱的肯.羅賓森曾說:「教育只會發生在教室內上課的教師以及他的學生之中。」,無論教育政策如何改變,成功教育的關鍵永遠都在教師身上。
五年前踏進資優班,坐在教室內燃起了一個夢想:夢想未來我們將有一個更理性自由且公義的社會;夢想孩子們未來能站上國際舞臺,泱泱大度地參與國際事務;夢想有一天最優秀的孩子會懂得為最弱勢的人發聲。雖然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但夢想卻支撐我一路走到現在,所以讓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有夢想、有願景是教育工作裡最重要的事。以學生需求為圓心,以教師專業為半徑,就能畫出精彩的教學圓。
一直以來覺得教學就像在打乒乓球,越難教的孩子總是會雕磨出越厲害的老師,精進教學的秘訣就是留心學生的每一個反應。只要仔細觀察學生們的特質與需求,用心搜索他們釋放出來的訊號,自然就能了解什麼是「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把這些以學生為中心的線索用教師專業一一彙整(教學內容設計)、包裝(教學呈現方式),原本在課堂上兩眼無神的學生也會開始眼睛發亮、熱切學習!課堂裡師生精彩的交流與互動正是支持老師教學創新最大的動力!
得獎感言:
獲得師鐸獎殊榮之際,內心承載最多的不是喜悅而是責任
教師被賦予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人生志業。365行雖可行行出狀元,但卻只有教師可以被稱為「國家的建造者」、「人類心靈的工程師」!即便前途詭譎不明,只要教室裡的老師願意點起一盞明燈,帶孩子拾起筆和紙,未來就會變得清晰而有希望,就像諾貝爾得主馬拉拉說的:「一個孩子、一位教師、一本書和一支筆就可以改變世界!」。
從特教看見教學心法就是【因材施教】
做為一位特教老師,是祝福-只有一步一步走過晦暗的幽谷,才會知道每一個生命自有其存在的意義;也是挑戰-因特教老師的任務不僅只是幫助每個有一點點不同的孩子能有自信、有使命地走進群體找到自己的位置與亮點,很多時候也是在幫助孩子們背後的家庭找到出口,不管是資源的挹助,還是彼此的釋懷與諒解。而教學生涯有機會涵蓋所有特教族群,是命運給我的豐厚大禮。儘管每一次的轉換都意味著歸零,但「天下武功,心法為上」,斷開了既有的框架,直面本心才赫然發現,兩千多年前孔夫子諄諄提點的【因材施教】即是最根本的教育之道,真誠地去看見每一個孩子就是最好的教學。
從公益到公義,最基層的教師握有改變社會的最強大的力量
因親眼見過教育網絡裡最困頓的孩子與家庭,所以瞭解「讓最優秀的孩子懂得為最弱勢的人發聲」是走在資優教育路上最必要的堅持。用新聞題材設計思辨課程、用創思技法訓練邏輯思考,為了就是讓優秀的孩子能有技能去尋找社會議題與困境的解方、能用所學去建構一個更加共好的社會。
祈願將師鐸獎與陪伴我一路走來的孩子們分享,因為教學上所有的點點滴滴從來都只是因為你們,是你們讓我知道原來生命確實可以影響生命,而當老師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