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玲
服務學校: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創新課程設計與教學
二、家庭教育培訓與推廣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育學博士
教育理念:用「愛」陪伴學生、以「行動」支持學生;「教育是預約未來社會幸福!」
經歷:
教育部綜合領域課綱研修小組委員
教育部學科中心研究暨種子教師
榮譽事蹟:
105年以「關懷﹞實踐~紅樓家政學」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銀質獎。
長期參與教育部家庭教育推展計畫,深耕學校家庭教育宣導與推動。
教育部綜合領域課綱研修小組委員,及素養導向教學模組研發分享。
107年教育部全國高中優質化暨前導學校課程博覽會動態課程分享。
指導學生參加科技部PRIDE競賽及小論文競賽,成績優良。
參與社群撰寫「中學專題研究實作指南」,分享專題教學經驗至他校。
申辦小田園暨綠屋頂計畫多年,執行成果獲北市特優暨個人百大良師。
104年擔任國際教育社群召集人,拍攝教育部影片分享校本課程。
持續擔任跨校及校內教師專業成長共備社群召集人,追求教育共好。
規劃社會創新微課程,協同社福團體、大學,帶領學生關懷無家者。
教育精神:
希望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與價值,看著畢業多年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因著自己的陪伴,成為更好的人,是最大的回報。
發展「探索、體驗」的課程,創造不平凡感動,引發動機、價值思考:透過探索、體驗,引導學生學習冰山下的價值。例如:家政課從學習咖啡沖煮,到認識公平貿易,探討食物正義,以消費或連署行動支持公平貿易;「永續的餐桌」,透過種植,認識食物、關懷土地、環境生態。
創新「貼近社會脈動與趨勢」課程,培養學生探究力,關注社會議題:從家政教學推動「多元家政議題」專題研究,到校訂必修「專題寫作與表達」,培養學生議題探究、理性思考能力,並能關注社會議題。
規劃「實踐式或社會參與」課程,擴展學生學習場域,展現高中生行動力:「實踐,就是最好的批判!」,例如:「永續的餐桌」的飲食行動方案、「社會創新設計思考」的遇『建』無家者成果展。臺灣社會從不缺乏批評,期待能多些正向行動。唯有行動,能有所改變!
教學生涯有幸與師生們在家政教學、家庭教育、食農教育、關懷社會弱勢等議題上一起實現教育理念,期待集眾志,成就更美好的未來。
得獎感言:
慶玲求學路上有幸得多位老師們鼓勵與照顧,期許自己也能像恩師們,關心、支持並陪伴學生成長。
感謝恩師、長官與夥伴們的支持與鼓勵,有幸能擔任課綱委員、社群召集人、學科中心研究教師與種子教師、輔導團連絡人等職務,一路以來是許多人一起相互支持與相挺,才能有今天小小的成就。
感謝建中的家政科及所有一起參與各項計畫或活動的教師們,感謝您們在我提出任何計畫時,都無條件的支持;感謝建中的長官們的行政支援,沒有行政支持的教學,難以圓滿成就學生;也要感謝家人們的體諒與支持,讓自己課餘假日無後顧之憂地為教育付出。
這個獎項是屬於所有跟慶玲一起打拼的夥伴們!尤其是一些升學考試不考,也非能立即看到成效的工作。這些常是學生人生的大事,更是面對未來重要的能力。社會價值的重塑,要能成就,需要一群人長時間的努力,非個人之力能成。期許自己得獎後有更多機會與更多人共同努力,集眾人之志,成就更大的教育志業。
感謝評審委員的肯定和鼓勵,今日慶玲有幸獲得肯定,要感謝的人很多,要學習的事更多。慶玲明白得獎是肯定,也是更大的責任。持續以此自勉,期待在教育的崗位上,持續用生命陪伴生命,促動社會良善的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