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裕仁
服務學校:新北市立林口高級中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數學與自然科學專題探究實作
二、教具設計與發明探究實作教學
最高學歷: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博士
教育理念:教育應要助人,展現其多元潛能,使其具足夠能力以應付新時代的變遷。
經歷:
林口高級中學導師
臺北市立內湖高工導師
國立中科實驗高級中學教務、圖書館主任
臺中新社高級中學課研組長
馬祖高級中學訓育組長
榮譽事蹟:
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1次、佳作1次及北市教學優選2次。
獲科技部全國高級中學高瞻優良指導及推廣科普教師3次。
指導國際及全國科展25件次,獲1至4等獎共16件及特別獎2件。
指導獲旺宏科學獎1件銀牌、3件優勝、3件佳作。
指導學生參加臺灣、大陸、日本等國際科研比賽獲獎超過80件次。
發明及新型專利17件、期刊9篇、研討會論文計26篇。
獲臺灣綜合大學年輕學者創新研究獎及旺宏科學獎特殊貢獻獎。
發明教具專利累計16件、曾獲德國紅點產品設計獎1次。
獲教育部科展優良教師獎座1次及北市科研優良教師獎座2次。
獲新北特優教師且曾於全國各地擔任專題、科普活動講師百場次。
教育精神:
一、教學理念:
擔任教職多年來深刻體會,教育除了知識傳授,更要讓學生成為擁有求知熱忱及終生學習興趣的人。因此協助其發展多元智慧,找出自己的優點,展現其自信與能力。同時經由有興趣的學習過程中來培養學生優良之品格,使其懂得體諒與尊重。
二、教學方法:
校園中沒有一個孩子是該被忽視或放棄,教育就是要影響及改善他們的志業。所以設計以個別化的探究課程教學,希望引導學生找回學習興趣與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與成就感。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且和生活相關的項目,從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及跨學科的知識。
具體方式是以系統性的心智圖原理,教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同時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透過將各種資訊整合運用的思維,個別化設計相關個案及主題式活動,來提供學生將「知識」有效地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最終透過多元評量展演的理念,使學生理解「為何而學,學該何用,用在何處」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建言:
面對變遷快速的社會,人類很多的思維方法要被迫更改。另外,未來生活工作的機會,也很可能被具智慧的機器給取代。因此應努力使下一代具有利用知識及終生學習的能力,方能讓學生在未來國際化、自動化的社會中具有足夠的生存競爭力。
得獎感言:
自小父母親在我成長時都沒要求我好好求學,只有不停地鼓勵我未來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國中時我被分到所謂的放牛班。在那裡,遇到了一位改變我對學習觀點的邱莉華老師,由於老師義務的課輔與陪伴,引領我想改變未來的決心,最終順利考上大學完成碩士學業。在碩士班時,又遇到主動關心鼓勵的好老師楊敏生教授,教授常主動關懷生活與課業,並爭取獎助金來減少在研究所生活的壓力,看到他用心為學生解決生活的精神,深深感動我,因此決定未來以教育工作為職志,具體回報父母及師長的照顧,並期許可對社會有所貢獻。
回首過往,在多校服務的經歷,使我習慣迎逆各種教學挑戰並學習新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育觀,學會接納更多元的學生。而曾共事的師長及校長,更是啟迪我教育經營上新觀念、新知識的良師益友。外島退伍後,又留在離島馬祖高中服務。在那五年生活中,更是朝七晚九的在學校教與學;「教」是指一般的授課及學校生活輔導,「學」則是平日下午的四點至晚上九點在學校與學生共同進行知識探究。海島五年的教書生涯中,在學生的努力及同事的支持,第一次有外島的學生獲全國科展第一名的新聞刊登在各大報,隔年也順利在國際科展又獲獎。我與同事也因輔導有功,在民國97年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的肯定。
懷抱初心十多年,成功地將自己的經驗與技巧回報在所服務的各個學校(新社、中科、內工、林高)及周圍友校的師生。為了使自己能不停給予學生面對新時代的變遷的能力,更陸續在不同的大學兼課服務,透過不同的教與學來精進。而今能獲師鐸獎殊榮,除了是自己對理想的堅持與力行外,更感謝家人的支持,特別是老婆經常辛苦地在假日一人陪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