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上淳
服務學校:國立臺灣大學
職稱:教授兼副校長
擅長領域:一、臨床醫療服務及臨床醫學教育
二、醫學教育行政及領導規劃工作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教育理念:教育應以「學習者為中心」為最重要理念來進行教學規劃與執行,並於培育良醫的醫學教育中「身教重於言教」。

經歷:
臺大醫院教學部主任
臺大醫院教學副院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教學副院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共同教育與教師培訓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榮譽事蹟:
擔任醫學系教師,教學表現優異,榮獲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
多次榮獲臺灣大學及臺大醫院教學優良獎及傑出教材著作獎。
擔任醫學系導師,多次榮獲臺大醫學系優良導師,深受學生愛戴。
創新建置醫學教育系統與制度,榮獲「國家人力創新獎個人獎」。
抗SARS有功,榮獲臺北市傑出市民及衛生署二等衛生獎章。
獻身傳染病防治工作,獲衛福部一等衛福獎章行政院一等功績獎章。
投入社會服務工作,榮獲臺灣大學傑出社會服務貢獻獎。
擔任「新制醫學系工作小組」召集人,完成全國醫學系同步改制。
規劃與執行全國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創新改善國家醫師考試。
獲聘教育部「醫學教育會」執行秘書,協助改進全國醫學教育有成。

教育精神:
秉持教育應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除身體力行外,並於長年擔任教學行政主管期間,努力規劃相關課程,進行師資培育,並引進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工具與設備,例如:建置臨床技能訓練中心、培育標準化病人協助學生與病人之互動學習、整合課程配合區段式評估考試、病理顯微玻片數位化系統之建置、高階模擬加護病房訓練系統及跨領域小組討論學習等,以改善醫學系、醫學院的教學,並於各種教育研習活動中,不斷提醒醫學系及醫學院的老師們,秉持此種重要理念及精神進行教學工作。此外,臺大醫學院及醫學系都是招收到全國最優秀的高中畢業同學進來就讀,因此經常提醒與期勉所有老師要時時記得,如何將最優秀的入學同學,經過醫學院、醫學系的四至七年的教育後,仍然是全國最優秀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同學,希望所有老師抱持著此精神努力於教學工作上。再者,臺大醫學系有一重要的精神傳承,就是希望培育我們的醫學生「寧為良醫,不為名醫」,這也是張教授於每屆學生畢業時,給予期勉的最重要提醒,另於院內許多其他重要場合,也時常提醒全院師生此重要的精神傳承。

得獎感言:
在過去多次得獎獲得肯定的時候,心裡總是抱持著感恩的心情。猶記得2013年在SARS期間及疫情結束時,因帶領臺大團隊抗煞(也協助全國的抗煞工作),屢屢被媒體記者追著詢問我的感受,被採訪時每次也都會告訴媒體記者們說,當時從事人人認為危險的第一線抗煞工作,我基本上是抱持著感恩的心,盡力而為;感恩父母生我、育我讓我有機會進入臺大醫學系學習,感恩許多老師的教導,使我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使我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判斷,隔離病人,使臺灣開始一個月沒有院內傳染之疫情;感恩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得以發揮我的專業,以協助國家、社會處理SARS疫情;此外也感恩許多同事的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有團隊的優異表現,讓民眾信賴臺大的照顧。
此後,每次的獲得肯定或是獲獎,我都是抱持著同樣的心境。此次若能獲得評審委員們的肯定,還是一樣的感恩、感恩、再感恩。首先也是感恩我的父母,生我、育我讓我有機會進入臺灣最高學府學習,感恩過去所有曾教導過我的老師,讓我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技能及敬業的態度,去執行我的教學工作;感恩讓我進入醫學教育行政工作的長官們及遴選委員們,讓我有機會對於我熱愛的醫學教育工作,可以有更大的發揮機會;感恩許許多多的同事,大家一起在醫學教育的工作崗位上努力,使得臺大醫學系、醫學院的醫學教育為了學生而能持續改善、精進;感恩全國醫學教育界的許多同仁,大家同心協力共同為臺灣的醫學教育而打拼;更要感謝所有的學生們,你們願意成為我們的學生,接受我們的教導,並因為你們的回饋、反應,而使我們更清楚醫學教育應如何調整、改善而精進。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確實是一種幸福,因此除了感恩之外,還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