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彩光

學歷: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學士

經歷:一、臺中市中山國民小學志工
二、臺中市中山國民小學退休人員聯誼會召集人
三、臺中市大埔客家協會、臺中市客家協會理事
四、客語能力初級、中高級認證大埔腔閱卷員
五、辦理臺中市語文競賽全國決賽參賽員集訓活動

原服務學校:臺中市東勢區中山國民小學

推薦單位:臺中市東勢區中山國民小學

簡介
得獎感言
頒獎照片
簡介:

詹彩光女士於民國59年起擔任代課教師,民國63年臺中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奠定個人志業基礎,踏入作育英才的殿堂,教導莘莘學子無數,服務桑梓近40年之久。而面對時代的瞬息萬變,思考教育事業尤需與時俱進,民國85年於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完成進修,獲學士學位增進個人教學技能,裨益學子們學習與成長。

服務期間,教學認真負責盡職,不僅獲得臺中市優良教育人員獎肯定,更榮獲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鐸獎,功在教育杏壇揚芳。退休之後,仍熱心教育工作,擔任臺中市中山國民小學志工、退休人員聯誼會召集人,配合辦理臺中市語文競賽全國決賽參賽員集訓活動,並於臺中市大埔客家協會、臺中市客家協會任理事一職,推行鄉土教學不遺餘力。

詹老師退休迄今,協助辦理臺中市(點燈之愛)特教班親師生戶外教育活動,並持續協助臺中市語文競賽全國決賽參賽員集訓活動;擔任客語薪傳相關計畫訪查人員、客語能力初級暨中高級認證大埔腔閱卷委員、協助臺中市客家委員會訓練學生並錄製歌曲、辦理臺中市客家委員會教師桌遊研習、參加「講客廣播電臺」訪問,傳承與創新客家語言文化等。啟迪後進,作育功深,榮獲臺中市績優教育志工獎、教育部「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語文競賽」獎狀殊榮。

事蹟:

一、擔任教職,負責盡職,榮獲殊榮肯定

(一)擔任教育工作,以愛心、耐心關懷學生,引導學子向上、向善,榮獲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鐸獎」肯定。

(二)致力教學研究,持續精進教學技巧,榮獲臺中市優良教育人獎。


二、推行語文教育,退而不休,卓有貢獻

(一)推展傳統文化表演藝術,指導學生參加中部五縣市相聲比賽榮獲國小組第二名。

(二)配合辦理臺中市語文競賽全國決賽參賽員集訓活動,歷年來成效卓著。

(三)指導學生代表臺中市參加全國語文競賽榮獲國中學生組客家語朗讀第二名。

(四)擔任客語薪傳相關計畫訪查人員,瞭解客語薪傳師在校教學狀況,給予支持與協助,深化教學內涵。

(五)協助客語能力初級認證暨中高級認證大埔腔相關試務工作,為營造客語友善環境善盡一己之力。

(六)協助臺中市客家委員會訓練學生並錄製歌曲《月光光123》,以全新的創作歌曲展現客家文化之美。

(七)協助辦理臺中市客家委員會教師桌遊研習,精進教師教學專業知能。

(八)受邀「講客廣播電臺」訪問,傳承客家語言、分享客家文化。


三、服務奉獻,回饋社會,終身學習典範

(一)協助辦理臺中市(點燈之愛)特教班親師生戶外教育活動,協助身心障礙學生及家長,涵養自立自強的態度與能力。

(二)擔任中山國民小學退休人員聯誼會召集人,充實高齡者活動內涵,使高齡者生活得更健康、更有活力。

(三)擔任臺中市中山國民小學志工,協助圖書推廣活動、運動會、健康檢查、體驗身心障礙活動暨社區活動進行等,盡心盡力,民國108年榮獲臺中市績優教育志工獎。

(四)擔任臺中市大埔客家協會理事,定期研討,舉辦「愛客說好話」、書法名家贈春聯等活動,為傳承大埔客家文化,善盡其力。

(五) 擔任臺中市客家文化協會理事,辦理客家傳統文化之保存與推廣、客家語言發展、人才培育、學校與客家社團發展、薪傳師輔導等,不遺餘力。

(六)參與民國108年地方客家事務首長交流會議,由大埔之母徐登志老師、客委會江俊龍主委主持,互相切磋,瞭解客語薪傳師在校教學狀況,給予支持與協助,深化教學內涵。

得獎感言:

欣賞是快樂的泉源。從事教職以來,有感於教育工作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對象的差別:水果商會丟掉腐壞的果實,雕刻家將不符創作的朽木棄置,教育工作者的對象則是具有可塑性與發展潛能的孩子。當自己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孩子快樂學習、找到人生的方向,笑容在孩子們的臉上漾開時,愉悅的心情如泉水般源源而出,滋潤心間、溢滿心頭,即使早已華髮蒼顏,仍精神矍鑠,退而不休,樂此不疲!

每一個「現代」都將會成為「傳統」,唯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傳統,才有再度成為「現代」的可能,而連接傳統與現代間的那條界線,稱之為「傳承」。個人認為教育是一種傳承、分享、扶持與協助的歷程。在AI人工智慧席捲全球的今日,「越在地越國際」,身為客家子弟,讓學生能夠明瞭在地文化的價值,具備獨特且吸引人的特質,才更能自我肯定,並走向國際,這也是自己深耕客家文化教育,力行不輟,不忘初衷之所在。

得獎是一種肯定,對自我長期且持續的努力給予鼓勵;得獎更是一份責任,期許自己在人生的旅程、教育的道路上,發揮更多的影響力,鳴奏美好的生命樂章。由衷感謝家人的支持、教育夥伴的護持、家長及學生們的信任,才能使自己有幸得獎,更堅持自己想做的事,詮釋過去,無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