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蕙欣
服務學校:臺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
職稱:教師
一、教師專業社群與團體動力
二、課程教材教法與教學指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衛生教育教學班教育學碩士
創建精品課程、建構幸福課室、打造和諧師生關係、組織親師生聯結網、整合校園多元資源、創造社會未來人才。
組織金華國中健康教育科教師專業社群進行自編教材研發、創建跨縣市健康教育社群進行課程的創新研發、校本閱讀理解主題跨科社群與屏東高雄跨縣市健康教育科社群、校本班級經營共備社群、健康教育第一屆夢N召集人、與校內老師共創校本課程研發核心小組社群
開放課室供校內外與跨領域教師、實習老師與流浪教師觀課
傳承教學理念,協助培養優秀教育人才
協助教育部民國100年拍攝活化教學列車專題影片、曾到澳門20多所學校進行說觀議課
學校策略、地方與中央教育政策協作:曾任組長、副組長、導師、專任教師等職務,另曾任教育部中央諮詢輔導團及臺北市健體領域輔導團
108課綱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綱研修小組成員。
108總綱審議委員、課程審議大會、課程審議國中分組委員。
教育部中央輔導團,100~105學年足跡踏遍22縣市。
臺北市健體領域輔導團團員93~106學年至各校分享。
心測中心評量規準研發100學年參與至今。
九年一貫健康教育科教科書作者/與108課綱/主編。
教學實習與導師實習輔導教師,共輔導14位老師。
教育部110-111學年健康教育夢N召集人。
金華國中未來人才校本課程研發核心小組成員。
全國SUPER教師、北市優良教師、大愛菁師獎。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有深深的使命感,也因深愛這工作,26年從未懈怠,一步一腳印深耕我的教學。
第一步「突破教學框架」,跳脫傳統公衛講述模式,創建多種體驗式教學策略,深化學生學習成效,並以世界為教室,教導學生獲取真實世界訊息的方式,透過不同層次情境化與實作任務,學習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案,著手練習解決真實生活的問題。
第二步「讓教學想法被看見」,透過著作、社群、教科書等,也經由媒體讓更多人看見我的創意與成效,如民國100年協助教育部拍攝活化教學影片示例,倡議「認知要有趣、情意要深刻、技能要生活化、行為要實踐」要訣,這已成為日後健教科教師進行課程的模板概念,復刻在許多老師心中。
第三部「用生命感動生命」,推廣有歡樂有深度有溫度的課堂,協助讓學生學習更有動力與意義,從而改變在升學區域的家長對於藝能科傳統的既定態度,轉而成為積極支持的動力,學校老師也更受鼓舞,成為良性的循環,進而改造親師生三方的關係。
第四步「建構教育新高度」,長時間透過教學不斷的改造、實踐、倡議與發揮影響力,讓健康教育更多可能性被看見,感動並影響跨科/域的老師進入此一教育改造工程,串起更多正向的力量為教育現場努力。
教學26年以來,自己在從事這份志業,有個既浪漫又務實的做法,就是「每天都必須對教育有貢獻」。我浪漫的教育信念是~老師需要對於「人」充滿興趣,看到人之間來回的情感脈絡,敏覺於與學生互動的點滴,感受家長的焦慮與擔憂,看到夥伴的軟弱中並彼此扶持前行,唯用生命感動生命,才能創造親師生多樣化的價值;我務實的教育做法是~「不做!怎麼知道不可能?」既然對於人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對於老師這個職業的想像,當然也不應該有天花板的限制,身為教師不必自我框限,在自我專業上每日不斷的精進磨練,創造更多健康教育科的教學試驗與策略研發,挑戰突破在升學地區對於藝能科的傳統概念,以期創造更大的教學價值。連結親師生的資源,積極走出校園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健康教育科與校本跨領域的課程實踐可能性,步步艱辛但異常踏實,雖緩步前行也逐一突破傳統框架。
一位好老師的成就,非由其任職時間長短評判,而是教學努力的方式與用心的歷程,師鐸獎絕對是給教育者最重大的肯定,要感謝的人太多~感謝自己的樂觀與永不放棄,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可以做得到;感謝家人們讓我在工作場域揮灑自己的創意、青春與價值,仍給予激賞與肯定的眼光;感謝教學生涯中的各個夥伴,你們友善的雙眼與支持,讓我在不斷試誤中,還可以持續創作下去;感謝我教學生命當中所有學生們,是你們教會我如何當個好老師,共同創造出更多精彩的一瞬間;感謝所有曾經相遇的家長們,是你們對於藝能科價值的那份理解,讓這個科目得以發揮更精彩的價值;感謝所有給予肯定且支持的所有人,這個獎項讓蕙欣知道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將挹注我更強大的動力,帶著勇氣伴同更多人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