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長鉿
服務學校:國立北港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職稱:校長
一、熱情教育行政,傳承轉化創新發展
二、爭取社會資源,營造偏鄉教育新猷
私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法學碩士
「心往下想、眼往下看、腳往下走、錢往下用」,一切以學生為主,讓他們快樂地學習與成長!
國立北港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校長
國立東石高級中學校長
國立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校長
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組長、主任
嘉義區均質化總召集人
陪伴偏鄉孩子成長,全力發展士農工商水五領域的學校特色。
點亮學生天賦在技藝競賽與統測繁星成績獲獎並錄取達八成。
承辦6年總統教育獎,鼓舞 390位得獎孩子以順處逆迎藍天。
關心孩子的未來,參與教育部青年教育與儲蓄帳戶計畫7年。
掌握技職方向盤創造佳績,技能競賽金銀銅優勝佳作全壘打。
與四個友校締結姊妹校,增加師生互動及經驗交流共享資源。
棒球夢想起飛,挑戰黑豹旗玉山盃金龍盃,孩子棒棒是強棒。
致力推動原民教育,提高升學與就業率,家長肯定社區讚揚。
為弱勢學生找出路,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翻轉孩子人生。
榮獲92年度優秀學生事務及104年度教育部國教署績優教育人員獎。
一、教學理念:只有改變才有機會,擁有熱情才能堅持教學理念。隨著社會變遷更需要熱情,教育熱情是每位師長基本的教學素養。楊校長的教育熱情是一大早到校,站在校門口和大家問早道好做為一天的開始,常在校園走動,關心師長教學與校安現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或討論未來的出路,得到許多學生的正向回應。有了這樣的積極態度之後,有足夠的能量面對所有學生的困難。
二、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源於教育愛,就是誨人不倦。因應學生個別差異,積極關懷學生的學習困境,幫助學生在學習中解決疑難,發揮有教無類的專業精神。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採取適應學習教學法,因應個別化學習落差,需特別用心找出方法因材施教。多變的外在環境,學校教育受到了衝擊,師長必須學會接受增能課程訓練,教學素養能力隨之提升,教學方法自然隨著調整。
三、教學建言:建議師長能藉由活動開發學生潛能。面對學生時,嚴格、放鬆、自由三者需並重,優秀是教出來的,讓孩子們在軌道內自行發展,在過程中若稍有偏左或偏右都是無妨的,不是一定要孩子們照著師長的想法與規劃走,放手讓孩子適性發展,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用教育愛心與耐心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孩子一定可以邁向成功。
堅持教育可以翻轉人生,在偏鄉的兩則教育故事印象深刻。一是在一個教師節前夕收到學生們捎來的祝福信,「親愛的校長:928是教師節,對您而言一定深具意義吧!……謝謝您每一天的陪伴,給我們許多的關懷和叮囑;為學校犧牲奉獻,使我們成為一等的好學校,身為商水的學生,我們感到無比的光榮。未來,我們將跟著校長的腳步,努力實踐我們的夢想,如果有機會在社會上發光發熱,我們一定不會忘了曾有一位校長默默的支持我們,給我們動力,我們會謹記您說的每一句話,謝謝校長。願您身心康泰、平安喜樂 !」。二是我遇過一對孿生姊妹出生後,父母親先是外出賺錢養家,不久又離婚另組家庭,棄家不顧。遂由祖父來照護,國二時祖父腦中風,成為植物人,臥病在床不起,家庭頓失依靠,雖有免學費及原住民教育補助費,但平常生活雜費開支都成為最大負荷,只有叔叔每月從外地寄來微薄的薪水勉強度日。父親也曾就讀商水,老師說這是親上加親,且她們能就近升學是最好的選擇,學校有獎助學金,可不用擔心就學的開銷,另外天生的韻律感及嘹亮聲音,可稱作是學校的「美聲天使」,充滿自信。特別叮嚀姊妹同學「要吃人家所不能吃的苦、忍人家所不能忍的氣」、「人窮志不窮」等樂觀進取的勉勵,姊妹倆的學習狀況堪稱穩定。這兩則與學生互動的情形深深烙印在我心。
凡是辛苦走過的路,必能留下痕跡;凡是揮汗播種的,必能歡呼收割。適逢40年的教育生涯,不管過往有多少的艱辛,也有許多的歡笑,可歌可泣的歷程化為生命之歌,一棒接一棒,接唱的人不一定是高音,也許是更具有特色的導唱歌手繼續傳唱。要感謝家人長期的照顧和體諒;感謝嘉工、商水和東高夥伴;感謝北農全體師長為偏鄉弱勢孩子的無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