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 佳燕

服務學校: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職稱:教師

簡介
得獎感言
頒獎照片
擅長領域:

一、特殊教育、創新課程模組設計

二、資訊教育、程式設計融入教學

最高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資訊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教育理念:

為孩子的自我實現搭建品格鷹架,為教育夥伴的追求卓越提供專業支持,師生共學共長,為教育創造最大價值。

經歷:

創意探索萌發期:市大附小集中式特教班教師、身心障礙資源班創班教師
跨域創新拓展期:普通班自然、社會科任教師2年、行政組長;臺北市第一任系統管理師與資訊組組長
專業扎根提升期:資優班教師、學校「資優方程式」、「元宇宙」社群召集人、北區四城市中小學學生專題寫作評審
教育科技創發期:「中華資訊科技教育協會」機器人國際競賽評審長、北市「智慧教育輔導小組」
精益深耕展翼期:教育部數位學習教師增能工作坊講師、北市研究教師、臺北酷課師、臺北市資優中心「薪傳共學輔導教師」

榮譽事蹟:

成就學生:2022年指導學生參加世界發明展榮獲金牌。
國際志工:擔任三年機器人國際競賽評審長,獲頒國際志工獎。
國際參訪:2016年蘇格蘭國際教育、2019年英國程式教育參訪。
社會關懷:2014年關懷弱勢榮獲網博白金獎,受邀總統接見表揚。
貢獻己身:2018年教育部優良特殊教育人員。
創新教學:持續7年9次獲獎全國教學創新KDP國際認證。
典範團隊:2006年教卓銀質獎、2014年資訊融入教學團隊獎。
推動政策:擔任教育部睿師社群講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專業精神:持續11年投稿北市行動研究共22篇,榮獲特優14篇。
智慧教育:2019年持續四年獲北市百大菁英資訊應用人才教育獎。

教育精神:

一、課程學習適性化,啟發個人潛能
特殊學生不是「特殊」,而是「獨特」!不論是特教生和資優生,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提供符合學生需求的適性化課程和個別化輔導,幫助他們發揮潛能,並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以幫助他們發揮潛能,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深信透過持續地投入和不斷的創新,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經驗,並協助資優學生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二、啟發恆毅力與創造力,解決真實生活問題
學習應該成為豐富生活的養份!嘗試開發「優質創新」與「系統化」的課程,利用多元學習機會與學習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恆毅力與創造力,鼓勵他們運用創意,善用科技解決生活問題,希望帶給學生深刻啟發,創造屬於他們的成功支點,並體認到失敗才是常態,保持克服困難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

三、關懷弱勢回饋社會,培育未來領導者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讓世界更美好的種子!我喜歡創造讓學生「服務與回饋社會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貢獻所學,培養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獨特的優勢與創意,發揮同理心關懷世界,以「拔尖扶弱」為志業,實現自我夢想的同時,也成為未來社會的領袖和貢獻者。

得獎感言:

我認為一個教師的價值,在於如何投注生命在學生身上,在於自己如何被記憶、被提及,也在於如何為學生創造出更遼闊的視野。每一年的課程設計都是挑戰與激勵,而具有資訊科技應用專長的我,讓我保持高昂的學習動機與努力的目標,總是能掌握最新資訊科技訊息並融入在課程中,期望能帶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視野,促進情意發展、涵養領導與創造素養,以具備探究與解決問題的熱情與能力,達到創新求善、人文關懷、實踐恆毅力。

我期許自己能成為具有「感染力」的人。當一位教書已33年,仍以自編教材多次完成跨縣市公開課、應邀線上教學增能分享,創新開放與傳承,即是正向積極的教學典範,我希望可以影響著每一位教師,也深度影響每一位關注且熱愛教育的人。

我相信教師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工作,因為教師每一天的工作都在建造未來。讓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意義非凡,得獎是榮譽,也是肯定,也賦予我更多的責任與使命感。得獎,讓我回頭檢視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提醒自己要持續努力輸出與更新。回首一路走來,很慶幸能遇到許多貴人,更心懷感激每一位在生涯中幫助我的人。

最後,我要感謝學校和校長的推薦,也要感謝臺北市教育局、教育部所有評審委員的肯定。我也要感謝我的同事、家人和朋友們對我的支持和鼓勵。這個獎項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我的教育信念和價值觀的肯定。我將繼續堅定地走下去,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衷心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