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 培人

服務學校:國立臺灣大學

職稱:特聘教授兼臺大醫院副院長

簡介
得獎感言
頒獎照片
擅長領域:

一、耳鼻喉頭頸外科學

二、細胞生物學

最高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

教育理念:

“Doctor be patient”,醫生對病人要有耐心,同時也要將自己當成病人,站在病人角度思考。

經歷:

臺大醫院副院長、綜合診療部主任
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
臺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臺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

榮譽事蹟:

三度榮獲國立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
四度榮獲國立臺灣大學教學優良獎。
國立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獲臺灣耳鼻喉科醫學會優秀論文獎。
獲杜師綿學術基金會優秀論文獎。
獲元大文教基金會醫師科學家績優獎勵。

教育精神:

一、化繁為簡,去蕪存菁:現今醫學相關資訊取得十分容易,許多知識都可以透過自我學習而達成,好的老師應該是能幫助學生篩選正確的資訊,將繁瑣的醫學知識整理歸納,化繁為簡,把"教科書上的知識"變成"實用的知識",傳承給學生。

二、學理與實務的結合:知識的力量不在於記憶與背誦,而在於能將其實際運用。好的老師應該能將課本上的知識與臨床上的實例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學習基礎醫學的重要與意義,激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以及對專門領域的熱情與認真積極的態度。

三、尊重學生,教學相長:醫學的傳承除了知識之外,臨床技能也非常重要。不管是在學問、研究、或是臨床技能上,為師者都應該要傾囊相授,毫不藏私。更重要的是要傾聽、尊重學生的看法與意見,也只有經由這樣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才能讓自己不斷的進步,成就學生也同時提升自己。

四、點燃知識的火花,開啟科學研究之門:現今知識量的累積與堆疊已非傳統的”教科書課堂式教學”所能消化,好的老師應該是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底蘊與臨床經驗,將繁如星海的醫學知識,摘要出最菁華的內容,讓學生能輕易入門,且要能提點知識之連結脈絡,讓學生除能融會貫通之外,尚能追究現行知識的不足之處,而願意進一步自行探索殿堂之美。

得獎感言:

身為醫學系的老師是幸福的,能夠身為臺大醫學系的老師是更為幸福的事,因為我的學生們大都天資聰穎,一點即通;但相對來說身為臺大醫學系的老師也是痛苦的,因為授課內容稍有謬誤或備課不夠認真的話,是不容易糊弄過去的。然而醫學相關領域的知識浩如煙海且日新月異,如何能夠將即時且重要的資訊教給學生,還要能激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以及對專門領域的熱情,是我從95學年度改聘為專任教師以來,即一直在思考的問題。16年來我的教學方法與上課內容經過這些年的磨合已經與16年前略有不同,而唯一不變的是我對教學的熱誠與理念。希望我的學生將來要成為一個溫暖的醫生,在人最脆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能讓病人感覺到溫暖;所有的醫療行為不但要對得起病人,更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感謝學校給我機會能夠與這麼多優秀的同學一起成長,也希望我的學生能夠把這熱誠與溫暖繼續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