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育淳

服務學校:臺北市立介壽國民中學

職稱:教師

簡介
得獎感言
頒獎照片
擅長領域:

一、藝術教育課程教學與研究

二、社群教師領導與教育推廣

最高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

教育理念:

教師的視野孩子的天空,用藝術彩繪孩子天際,引領他們看到璀璨的世界,閃耀各自的獨特,讓生命美好。

經歷:

專業引領:教育部國教署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群藝術學習領域諮詢教師、提升國民中小學藝術領域授課教師專業能力精進計畫核心成員;教育部、臺北市教學正常化訪視委員;臺北市藝術領域輔導員;臺北市107至110年度研究教師;臺北市105學年度特殊優良教師;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臺北市介壽國中副訓育組長、領域召集人、教評會、課發會、彈性課程核心小組、校務會議代表、教師會、教甄等委員。
政策先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藝術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委員;教育部國民中學藝術領域教科圖書審定委員;十二年國教分科教材教法專書中學視覺藝術科編撰委員;國教署十二年國教課綱協作計畫(北區)前導學校協作與審查委員;國教院亞太美感教育研究室美感評量命題小組委員;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調整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專門課程諮詢委員;臺北市自編國民中學CLIL雙語教材視覺藝術、雙語教案教學資源手冊編輯。
教育服務:教育部國教署夢的N次方藝術領域召集人講師、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夢的N次方講師數位協力計畫課程專家;111年文化部「文化體驗教育計畫」北區協作諮詢委員;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總計畫課程研發小組暨種子教師;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劃種子教師暨跨校社群召集人;中央輔導群藝起練雙語、科技i雙語跨縣市社群、臺北市卓越藝術教育跨校社群召集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學生實習機構輔導教師。
研究推廣:202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術教育協會(InSEA)線上研討會發表者;教育部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國際論壇講者;2018雜學校創新教育博覽會公開授課教師;教育部美感教育計畫「安妮新聞」教育推廣講師、「線上美感教學經驗談」講師;國教院第36屆課程與教學論壇講者; 2018年親子天下未來教育趨勢論壇受邀講師;2019年海峽兩岸「面向未來的美術教育」教學研討會公開授課教師與講座。
多方肯定: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美育雙月刊編審委員;國教院《素養導向美感學習活動參考指引/國立歷史博物館篇》編著者;教育部「國小藝術領域教學教材研發實驗計畫」諮詢委員、2021教科圖書設計獎評選評審;臺北市教師聯合甄選委員;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TEED講者;曾任國際藝術教育學刊執行編輯、高中美術教科書主編;臺北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榮譽事蹟:

第九屆藝術教育貢獻獎教學傑出獎;第三屆未來教育臺灣100。
創新課程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nSEA發表,顯臺灣優質教學。
擔任十二年國教課綱研修委員、教科圖書審定委員積極推動國教。
撰寫十二年國教分科教材教法;臺北市酷課雲CLIL雙語教材。
擔任教育部夢的N次方召集人講師、數位協力計畫課程專家。
翻轉教室結合美感、科技與數位學習,公開授課媒體報導。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案特優;2022全國KDP國際認證優等獎。
臺北市教學卓越獎優選;百大菁英智慧教學與應用團體組優選。
教育部有效教學教案優選;臺北市有效教學特優4件,優選2件。
臺北市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特優2件,優選6件,佳作7件。

教育精神:

一、教學理念:AI可以生成美麗的圖片,但無法取代學生觀察、體驗,創作的過程。透過創作和表達,學生可以獲得愉悅感與成就感,提高心理健康和情感共鳴的能力。因此,藝術教育不僅能啟發學生的創造力,更是一種美的情感與生命教育。「透過存在、公民與生態美學的理念,期望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更溫暖的他人,友愛環境,具備社會責任感。」學生能在探索美的世界中成長,感受生活有美、土地有情、溝通有愛,啟發其內在的美善,進而影響身邊的人和環境,成為身心健康的終身學習者。

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提供多元學習方式是現代教師必備的能力。教師應善用不同策略,引導學生運用多元的感知體驗、覺察、探索、分析、鑑賞、實踐、省思,促進學生學習、思考、表達與分享,啟發學生的感官體驗和美的感受,促進學生的自我表達和實現,從而提升自我價值和自信心。

三、教學建言:在時代滾輪快速變遷之下,教師需要不斷的增能與學習,才能給予學生能夠挑戰未來的能量。要能善用科技與多元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意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強調倫理、公民意識與社會責任。教學應有彈性的為每位學生設想,用開闊的心胸與教育夥伴共同備課,為學生找出最合宜的學習模式。

得獎感言:

身為一位藝術老師,我深深體會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在臺北市大型的明星學校,推動藝術教育,看似錦上添花,但卻比雪中送炭更艱辛。因此,我十分感激能夠獲得這個獎項,這份肯定讓我更有動力與決心,未來我將更加堅定地帶領我的學生與教師夥伴們展現藝術教育的力量。藝術教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精神和態度。它可以啟發學生的感性思考,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在這個日益快速變化和充滿挑戰的社會中,藝術教育也能夠幫助學生們發掘自身的獨特性、想像力、表達能力,更能夠開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幫助他們培養出色的團隊合作和社交技能。這些素養在現今社會中非常重要,將成為學生未來生涯發展的關鍵,讓他們更加自信地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

關於美的事物,都是因為被感動。而教育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真心感動真心」的歷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而永恆的。藝術教育可以為每一個學生找到生命的出口,體會生命的美好,這份信念讓我從小就決定成為一名藝術教師,並且一直堅持走在這條道路上。雖然這條路充滿了困難和挑戰,但我並不孤單,我有師長們的肯定,夥伴們的支持,學生們的笑容陪伴,是我們一起努力的成果。我要感謝我的學生,正是他們的才華和投入,讓我有機會在藝術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成長。我也要感謝我的教師夥伴們,正是他們的參與和同行,讓我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和挑戰,繼續為學生們帶來更好的藝術教育。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師鐸獎對我工作的認可和肯定,這份殊榮將永遠激勵我繼續追求卓越,為藝術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散發真善美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