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婉莉
小全在一年級下學期轉入竹湖國小,對於學生轉出轉入,我們的經驗是會從竹湖轉出去的就是爸爸媽媽已有能力,才會將孩子轉出帶回自己的身邊照顧,而會轉入的多半是家庭出了問題,孩子就會被安排回鄉下給阿公阿嬤帶,智全就是屬於後者,被媽媽的同居人家暴後,媽媽選擇讓孩子離開桃園,將孩子留給外婆。
雖然已經是一年下了,小全到學校注音符號還不認識幾個,還好導師非常認真,常常幫他加強,而我也和導師商量,只要午休時間小全完成所有規定作業,就請他到校長室,我會利用繪本加強他對注音符號的拼讀。但或許是家暴所留下來的後遺症,小全常會有一些脫序的演出,無法掌控情緒,所以導師會同輔導導師會對他做定期的心理輔導。
有一次小全離開校長室後,導師來找我,問我對小全做了什麼事,我還丈二金剛摸不清楚頭緒,原來是小全在午餐時間又和導師起了衝突,生氣的離開教室,導師和輔導老師無法壓制他,他卻從校長室讀完繪本回到教室後,情緒立即穩定下來,老師們想要知道我用了什麼方式讓智全馬上就能冷靜。
其實小全與老師的衝突過程我完全不知道,小全到校長室之後,我仍然照以往輔導他的方式,請他念繪本,糾正他的發音,提問繪本中的問題讓他回答,在順利完成後再讓他挑個小禮物而已,或許是小全覺得校長室是他的避風港,有趣的繪本故事讓他忘記他的負面情緒;或許在長期導讀繪本的過程中,讓我獲得他的信賴,讓一個情緒崩潰的孩子擁有愛的感覺。
小全的故事讓我理解,有時候「校長」就像媽媽一樣,可以撫慰孩子受創的心,孩子可以向校長傾吐心事,校長更可以當作學生與導師之間的潤滑劑,不需要太多的威權,讓校長室成為孩子喜歡的場所,療傷的場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