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添勇
當年,黃校長以遴選第一名成績,捨棄體質較好的學校,選擇最小型、最偏遠的東原國中服務。當時有人認為選小校越輕鬆,更有人期許他當一位「亡」校長,將這所百人以下的小校亡掉。其實,第一名的校長做出這樣的選擇,只是希望能在教育最貧瘠之處努力,讓他開出最燦爛的花朵,重新喚起社會對教育的期待與感動。
不努力,偏鄉教育沒機會。偏鄉小校經營真的很辛苦,諸如:資源匱乏、四成左右的入學率、學生帶有自卑感的自大讓人不敢恭維、教師的高流動率、家長與社區的鄙視、每日上演的親師生衝突。黃校長白天有滅不完的火,晚上走訪86位國中學生與73位國小六年級學生的家庭,讓他嚐盡家長無情揶揄,卻也看見偏鄉弱勢家庭孩子的痛。辛酸必須在深夜返家越過山區的那段小路,藉由啜泣緩解,要把今天的挫敗留在今天,因為,明天還是要充滿戰鬥力的回到教育工作崗位。雖然理想與現實差距甚遠,但仍不能放棄對教育最初的熱情與想像。
「住宿型專長學校」是東原國中重要的一搏,藉住宿型學校安置弱勢學生,以專長型學校讓孩子具備積極人生態度。前幾年如苦行僧般走訪臺南市各國小與企業,陳述如何照顧與培訓弱勢學生,藉以獲得的認同與協助,打造孩子得以安身立命與築夢的安全避風港。返家不是休息,而是一字字敲著鍵盤,寄望每案計畫能為學校與孩子爭取更多的奧援,在人力匱乏的情況下,假日得協助載送孩子四處征戰。幾年後,教師流動率與弱勢學生比率依舊是臺南市之最,但貧瘠的教育園地終於開出最燦爛的花朵。學生文化由桀驁不馴轉化為謙虛有禮、人生態度由消極低落轉化為積極進取。這幾年培育無數弱勢家庭的孩子成為各領域高手,讓東原被看見、讓臺南被看見、讓臺灣被看見。
四年任期屆滿,又跌破眾人眼鏡,成為東原國中自遴選制度以來,首位續任的校長,一切只因教育大夢未了。寄望藉由東原國中的翻轉經驗,讓偏鄉教育獲得更多關注、讓更多弱勢家庭孩子被照顧、讓更多人見證教育轉化的神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