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慶
大約在七年前,擔任三年級導師,從台北轉來一位中輟生,叫作彭同學(以下簡稱他),他的爸爸(實為養父)在北部打零工為生,曾祖母和阿嬤以撿拾資源回收及打零工賺取微薄的收入為生,家境清寒,但是無法申請到低收入戶。個案剛轉到本班時,表現還算不錯,可是到了五年級上學期期末的時候,開始沉迷網咖,再加上阿嬤經常賭博不回家,導致個案誤入歧途。他開始逃學、翹家、流連網咖店,最後無錢花用就開始偷錢。
眼見情況愈來愈糟糕,經與曾祖母及阿嬤充分溝通後,決定從下週一十二月二十九日開始暫時與我住在宿舍,一方面可以就近看管、照顧、輔導與雙向溝通,另一方面晚上可以留在學校踢足球與課業輔導,逐漸改變他的不良習慣與錯誤行為。隔天,我就帶著他去瑞穗街上買新衣服及整套盥洗用具,當天晚上在宿舍房間內與他閒話家常,我還依稀記得他臉上掛著靦腆的笑容向我說聲:「老師,謝謝你」,那時的我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還記得有一次天氣非常寒冷,我突然靈機一動,決定晚餐煮個羊肉爐,一起圍爐,提前歡度過年佳節。其實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讓他感受家庭的溫暖與周遭每個人對他的關心。我們大概六點半煮好,就順便把他帶回宿舍共進特別的一餐,我看到他大口大口吃,臉上一直充滿愉悅滿足的神情,好像好久沒有這種體驗了。我看到當時的畫面,心中也同樣感受到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多麼渴望擁有一個健全的家庭,多麼期盼得到許多人的關懷。
其實每個孩子真的都保有赤子之心,做老師的我們不要輕言放棄,一定要堅持到最後。雖然最後的結果與理想有一段差距,但是對從事教職工作已二十年的我,何嘗不是另一種人生的洗禮與體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