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珍
小偉是個母親未婚生子的外部落孩子,母親肢體殘障,因此從小依賴親友接濟生活所需,在小學階段已轉學六次,從山區到市區,也從屏東轉到高雄,再轉回屏東,多次的轉學卻也造成他對學習環境環境的不安,間接影響到他對學習的意願,常是被動馬虎或是逃避。
對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應該具備各項學習基礎能力的孩子,但他卻只認識自己的名字,連注音符號都不會,每次朗讀課文時總是緊閉雙唇、兩眼放空,剛開始時,以為他只是不喜歡學習,後來才發現他是跟不上進度,不認識文字,不知道該怎麼讀書寫字,只好上課時發呆,也常因口語粗暴, 常和同學起衝突或打架。
老師試著從注音符號開始教他認字寫字,課程也從一年級開始補救,每天放學後或是週三下午,老師把他留下個別教學,慢慢的,他學會認字,也學會寫字,上課時開始出現笑容,也跟著同學學習。而老師也發現他有繪畫及田徑天賦,更鼓勵他加入田徑隊和學習木雕,他終於有了歸屬感和信心,練習時總是認真專注,在全國木雕比賽獲得優選;在各項校內外體育競賽,總是擔任主力選手。
他的學校生活慢慢起了變化,跟同學有了良好的友誼關係,同學們也喜歡他,在課業上,也明顯進步,他喜歡上學,喜歡老師和同學。在畢業典禮時,看著老師和同學留下不捨的眼淚。
讀國中後,老師常跟班上同學打聽他的學習狀況,孩子們回報他有把老師的話聽進去,乖乖聽國中老師的話,也認真繼續練習田徑,參加各項體育競賽。而最讓老師感動的是,他會寫信回來給老師,雖然字句不多,卻充滿對老師的思念與感恩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