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娜
師如父母教育愛 甘化春雨潤蓓蕾
(一)懵懂到堅強,從一隻毛毛蟲說起….
課餘,麗娜老師喜歡用相機記錄生態,且樂於將自己對大自然的愛與親、師、生分享。也常在教室帶著學生養小動物,觀察牠們的成長茁壯。一次,鳳蝶在一個淒風苦雨的日子羽化,小朋友擔心牠被風雨或天敵吞噬而將門窗緊閉!老師引導適度打開門窗。當蝶翅完全撐開後,甫飛出教室,就被急衝而來的白頭翁一口吃掉,只剩下幾片緩緩飄落的翅膀。同學們感嘆: 「牠的生命真是短暫!」老師趕緊將孩子擁入懷中,適時引導生命教育,讓孩子了解有父母疼愛是幸福的,而野生動物要面對大自然與天敵,尊重自然才是愛地球。機會教育讓小朋友有深層感受,老師相信孩子們將來必然是熱愛生命的環保尖兵。
(二)焦慮到自信,從阿進的眼神中看到…
毛蟲經歷痛苦的蛹期會羽化蛻變成彩蝶,而弱勢孩童該如何蛻變、翻身呢?老師的關懷與策略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看到阿進臉龐露出自信笑容時,不禁讓我回想起他五年級時…「老師!阿進偷吃我的麵包!」「阿進身上好臭!」「阿進又沒交作業了!」「阿進偷了別人的腳踏車!」父母皆智障,無教養能力,經濟亦窘迫,常讓老師處在「既心疼又頭痛」中!面對投訴,阿進只會低著頭,焦慮的扯衣角。讓人心酸的是當阿進偷東西回家,媽媽會讚賞: 「你好棒!」讓孩子毫無明辨是非與自制的能力。陳老師從漱洗等生活習慣教起,接著約束不准偷東西與必須寫功課。清潔與行為改善加上適時讚美,同學們的排斥少了,遊戲會主動邀約,零食也願意與之分享。陳老師這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的有趣多元閱讀策略逐漸加入,優秀學生閱讀學習更多樣,阿進這樣的弱勢孩童也逐漸具備閱讀能力及習慣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透過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雕琢,只要有心,每一個孩子們必定都能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