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Get Adobe Flash player

陳勝泉

有一位學生曾在其自傳中寫著:「由於我的殘缺,讓我的父母辛苦了許多,也陪我度過從小到大許多歡笑和淚水,也正因為我的與眾不同,使我没有悲觀的權利,對於我來說,只要有呼吸,就有希望……」。
起初陳教官對於這位重度肢障(肌肉萎縮)同學不以為意,更不能體會其所謂父母親的辛苦,直到有次這位特殊生請陳同學來教官室請陳教官幫忙上厠所,陳教官終於才可以理解其生活上的不便。原來這位特殊生在家如厠均有家長協助將其身體抱到便桶上,而在校腸胃不適時,父母親不能及時在旁協助,又不好意思請同學幫忙,也擔心同學不熟悉護理或力氣不夠,轉而向熱心的陳教官求助。起初,陳教官對於特別生全身柔軟、又穿著支撐器的身體,本身還真不知如何協助他,也擔心他心理的不適、不習慣由父母親以外的人,為他脫褲、將其肌肉萎縮的身軀由輪椅抱至便桶、沖洗屁股、穿褲子、抱回輪椅上等等動作,也擔心其身體會因協助者用力不當造成其疼痛、忍不住拉出來……。慢慢的建立彼此信任後,陳教官只要接獲通知,每每進入特殊生專用厠所,總能本能反應般的去迅速做開電源、開氣窗通風、衛生紙擦拭馬桶蓋,並不時與特殊生閒談以降低其心理不適。終於,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官角色真誠、專業的關愛,並且向輔導室表示對陳教官感謝之意,輔導室表示感謝教官的協助,並將爭取其他補助費給陳教官以慰其辛勞。
另外,特殊生曾提到:「很高興經過國中三年的努力,慶幸的來到這一個充滿溫暖的大家庭--本校,我希望我能再接再力、鍥而不捨的力求進步,將來能盡己所能,回饋社會,像我這樣少數的弱勢族群,使得國家投入許多資源,俗話說『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有朝一日,一定可以為國家奉獻一股力量,使得這個有愛心的社會能得以維持下去。」

陳教官認為:人與人之間,如日本茶道中認為「一期一會」是最高境界表現,一期為一生、一會是一見,也就是說,與人相處要以一生一見的緣份,把握時機款待貴賓。希望每一位默默的付出,讓社會感受到「一輩子就只有這一次情緣,即時相互幫忙」的生命意義,深刻體悟「地球只有一個,我們都是人類」的生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