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秋
服務學校:修平學校財團法人修平科技大學
職稱:講師
擅長領域:一、漢語語言、文字與華語教學
二、老莊思想、國文教學與應用文教學
最高學歷: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
教育理念:教育,不能急於收成,但求深植善種,協助學生建立成功經驗,讓他發現自己的價值與自信。
經歷:
一、 修平科技大學講師
二、 國語日報作文老師
三、 高雄生命線良友會輔導員
榮譽事蹟:
一、 98-100學年度獲得校級教學傑出獎;101學年度獲學校教學卓越獎。
二、 96年度獲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基金會全國大孝獎。
三、 99年度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四、 99年起成立熱愛生命獎學金,嘉惠弱勢學子。
五、 97-99學年度擔任國文領域召集人,推動創新教材教法。
六、 97年至今,持續指導學生畢業專題與校外實習,履獲佳績。
七、 98-100年輔導腦痲學生撰寫生命故事專題,並獲2012年總統教育獎。
八、 99-103年度帶領學生進入社區,服務外配親子華語教學與課業輔導。
九、 99-102年度辦理泰北華語教學服務,帶領學生投身國際志工。
十、 88-92年任進修學院暨進專教務行政職。
教育精神:
一、以「志工」心態從事教育工作 :
教育是良心事業,工作量與時間、內容都很難精確規範;現在的學生心態「需求多、感恩少」,老師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去面對,才能樂在工作。秉持「歡喜做、甘願受」凡事不計較的態度;以慈悲心對待學生,少懲罰、多鼓勵、多期許、多詢問。如此,自能拉近師生關係,發揮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
二、結合產學、服務學習與專業實習 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悟」: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成為有用之才,唯有具服務利他的精神才是有用之材,我相信「做中學」是最好的學習,將專業課程與服務學習、產學合作結合,讓參與的學生能將課堂理論應用在實務經驗中,達到良好的專業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做事、服務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建立服務的價值觀,使被服務的對象也能獲得實質的服務。
三、在亦師亦友的「陪伴」中進行各類「輔導」:
我相信校園中師長的「陪伴」,能提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巨大的能量。
實習輔導:給予足夠的支持與輔導,使學生在實習機構表現優良,建立自信心。
專題輔導:扮演陪伴、引導與協調的角色,讓學生在專題過程中盡情發揮自我,探索專業。
生活輔導:不管聰明才智出眾或平庸的學生都應得到關懷,所以我願意花時間陪伴。
得獎感言:
從小立志當老師,雖然求學路上比一般人艱辛,但感謝一路上許多貴人相助,讓我可以站上講臺,實現夢想。民國81年正式站上講臺,開始教育工作的人生,便決定以講臺為道場,把校園當福田,將此生全部的愛與心力奉獻給學生。非常慶幸自己可以當一位國文老師,因為上國文課可以和學生分享生命故事,討論各種價值觀,探索生活的目的和人生意義,這是一個令人喜樂而充實的工作。
「教育無他,榜樣而已。」秉持著這個簡單的教育理念,我首先要求自己敬業,每一堂課都要充分備課,每一篇作業都要詳細批閱,所以,同樣的課程,總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和心力。也許老師十分的準備,學生只能領受三分,但我認為學生可以不用心,老師不能沒良心,盡力而為,然後就如「佛渡有緣人」一樣,有緣的就能感受到,獲得啟發,只要有人受益,就值得了!其次,我始終相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師長的陪伴不可或缺,師生相遇既是一種緣份,就要結善緣,個人認為輔導固然須要技巧,但最重要的是「愛他就陪他說說話」,透過週記回饋、作文評語、分組約談或個別晤談,只要學生願意,我都樂意奉陪。盡量找機會和學生對話,有對話,才能產生影響。學校老師若能多陪孩子說說話,多同理、接納與鼓勵,就像植物有土壤、空氣和水一樣,自然能成長茁壯。
從來沒有想過要得獎,只是樂於扮演教育園丁的角色,陪學生學習、成長,這是我生命的價值所在。感謝所有在我生命中經過的孩子們,是你們讓我有機會成就這一輩子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