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Get Adobe Flash player

賴瑞芳賴瑞芳
服務學校:東莞臺商子弟學校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閱讀與寫作教學
二、拔尖與補救教學
最高學歷: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教育理念:知識教不完,教會孩子懂得求知、學會選擇、做人處事的道理,獲得能力與經驗,茁壯自己。

經歷:
一、 臺北市逸仙國小教師
二、 臺北市大同國小教師
三、 臺北市民權國小教師
四、 臺北市民生國小教師兼體育、訓育、事務組長
五、 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教師兼生活輔導、教學組長

榮譽事蹟:
一、 負責小學生活輔導工作,建立臺校生活教育制度。
二、 擔任小學教學組長一職,協助臺校教師專業發展。
三、 熱情推展教師休閒運動,指導臺校後進運動技能。
四、 熱心指導學生作文投稿,提升臺校學生寫作能力。
五、 研發補救教學課程教材,協助臺校新生銜接課程。
六、 發揚臺灣傳統文化,推廣傳統藝術技能。
七、 參與題庫研發工作,深化臺校評量命題。
八、 參與泰北志工活動,強化國軍後代中文。
九、 接受特殊教育訓練,投入資優教育工作。
十、 認輔適應困難學生,給予適性輔導協助。

教育精神:
一、身教為先,以身作則:
身為老師,我力行「身教重於言教」。我以孔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自惕自勉,舉凡教學、生活、待人處事,皆從自身做起,進而要求學生,期勉持之以恆,直至形成習慣性格。
二、了解學生,發掘長處:
學生的生活不應該、也不會只有功課、成績和電動玩具。他們生活在愈來愈複雜而難以揣測的世界,讓他們發揮所長,獲得成功經驗,培養其自信心,他就有努力下去的動力與目標。
三、求變求新,展現創意:
我60多歲,任教40餘年,深恐犯了「用過去所學,教現在的孩子,適應未來生活」之大忌,自我期勉時時吸收新知,跟上時代脈動。更將新科技應用到教學、行政工作,從中找到樂趣;更以「擁抱改變,創意無限」與學生共勉,期許學生勇於改變、樂於改變、變出創意。並與家長分享新知,改變觀念,因應多元現代社會,不再唯有讀書高,但注重學習過程,著眼良好的學習態度,不以成績論英雄。
四、提攜後進,樂於分享:
自民生國小退休,隨即來到臺校,因極具彈性的適應能力,轉眼又十餘年,累積更豐富的職場經驗,凡同儕有困擾、後進有疑難討教,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臺校若有臨時任務,全力配合,展現確實的執行力。

得獎感言:
師鐸獎是為臺灣教育界的奧斯卡,是教師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感謝教育部提供這個機會,也謝謝評審對我的肯定,更感激東莞臺校的支持與協助,我得以獲得此份殊榮,讓我們共享這美好時刻。
我熱愛教育工作,四十餘年如一日。當年選讀師專純粹是環境使然。畢業後,分發臺北市任教;退休後,轉任東莞臺校,一路走來,有如倒吃甘蔗,越來越享受這份工作,更深深感恩與慶幸當初的抉擇。
多年來站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歷經實施新課程標準、九年一貫課程,到目前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成績計算從手寫、電算機到電腦成績系統;師資培育從單一的師範院校到選修教育學分、學士後教育學分班;教師的進用從分發派任制到甄試聘任制;職務從單純的導師到資優班教師、兼任組長。每一次變革都是一項挑戰,督促我加緊腳步跟上時代脈動,真正實踐「日新又新」的古訓,也使我對明天永遠充滿憧憬與期待。趁整理資料之便,重新審視自己,發現我除了樂於改變,還易受感動,轉戰東莞臺校是受到葉宏燈董事長無私大愛的感召,從創校的篳路藍縷,到對師生的噓寒問暖;從建築設備到教學品質,事事關心。葉董事長深信東莞臺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期勉老師把教育當成點燈志業,我們也全心朝這個目標努力。
回首往事,感受最深的是在泰北華文學校的志工學習經驗,我們四個志工老師才是異域孤軍,走進南疆喀什,才感受到自己是少數民族,看到學生對智慧手機的了解,驚覺他們才是我的老師,杏壇是我生根發芽、成長茁壯的土地,師長、同事、學生持續的灌溉,提供我維持教育熱情的能量,我們彼此扶持,相互學習,現在也一齊分享這份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