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芳
學歷:淡江大學西洋語文學系英文組畢業
經歷:一、嘉義縣立東榮國民中學、太保國民中學、
嘉義市立蘭潭國民中學導師、教師兼組長
二、嘉義市家庭教育中心志工
三、福智文教基金會文教義工,承擔讀經班業務
四、嘉義市文化資產守護員兼導覽解說員
原服務學校:嘉義市立蘭潭國民中學
推薦單位:嘉義市家庭教育中心
簡介:
吳淑芳老師一生的職業欄是學生和老師,歡喜當學生,活到老學到老,更歡喜當老師,以「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鞭策自己,將教師當成終身志業。擔任教職二十九年,不幸因94年2月的一場意外車禍造成偏癱,於94年退休。不願因為癱瘓,使生活品質下降,努力做復健;不願當社會的包袱,重新學步成功後,隨即參加各式的志工培訓,如社區規劃師、文化資產守護員與教育類志工等,持續至今的是家庭教育中心與福智文教基金會的工作。在中心志工期間,兼任幹部、督導、團長等,協助推廣家庭教育的各項活動,103年當團長時更帶領團隊獲得教育部「推展家庭教育績優高關懷團體獎」。104年組成團隊,到嘉義市多所國小推展親職教育展能課程,效果良好,課程結束後,結合福智文教基金會隨即展開第二波的親職展能增能班。子職課程教導「古今背書方法」與「弟子規」,親職教育帶正向思維,為童蒙養正、成人養德的品德教育,盡一份心力。淑芳老師家庭幸福美滿,同修蔡榮哲老師為嘉大園藝系副教授退休,也退而不休的在雲嘉各社區大學繼續奉獻心力,傳授傳統食品加工,為食安盡心盡力。一兒一女均已成家,因全家人都堅持學習與分享,相互體貼,家庭氣氛和樂融融。
事蹟:
一、嘉義市家庭教育中心,教育類志工服務
(一)志工年限:95年迄今。
(二)擔任幹部、督導、團長、志工團顧問。
二、在志工團與各級學校承擔講座(以104年為主)
(一)心靈成長書影會:志工團成長課程。
(二)親職展能課程:嘉義市世賢國小、垂楊國小、民族國小。
(三)週會講座:仁義中學。
(四)經典尋寶營課程:嘉義縣東榮國小。
三、參與「愛嘉愛家」行動劇—星空下祖孫情,擔任要角與主持人,到幼兒園及國民小學宣揚孝道
(一)特展:103年祖父母節演出。
(二)常態性:由嘉義市幼兒園及小學提出申請。
四、擔任諮詢志工
在4128185諮詢專線與送親職教育與關懷到家的「建構最需要關懷家庭」建構案的服務,接案配合度高,表現積極努力。102年11月21日南區個案研討會嘉義市場次,經諮詢組志工伙伴的舉薦與外聘督導的肯定,提出所服務的個案報告,深得好評。從引言、報告到評論都積極參與,指導教授稱讚有碩博士程度,顯揚嘉義市家庭教育中心響應與支持教育部推展建構案的成果。
五、在福智文教基金會嘉義區擔任文教義工
(一)護持讀經班與讀經家長班,承擔課程,為親師生鐵三角的學習努力,締造親師生三者同步成長的學習環境。
(二)護持假期福智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各項營隊,包括教師生命成長營、大專營、東榮經典尋寶營等。
六、嘉義市文化資產守護員與導覽解說員,推廣社會教育
(一)95~99年間導覽解說嘉義文史,並協助訓練新進導覽解說員,承擔課程:廟宇巡禮。
(二)98年全國古蹟日以「阿芳奶奶」的角色在蘇周連宗祠講古,說嘉義人嘉義市的故事,承擔社會教育。
吳老師在網頁「雷秋夢」發表研究心得,計有6篇,包括:《東市巡禮》、《西市遊街》、《芳奶奶安爺爺講古說今》、《諸羅山人物誌三則》、《大家一起來短竹里尋寶》與《嘉義地區民間文學採錄》,篇篇都是精彩佳作。
(三)99年12月24日~100年2月27日協助教育推廣,解說故宮南院在嘉義市立博物館展出的「佛陀的故事」。
感言:
感恩師長教導我「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發願生生世世為教育盡心盡力,儘管我只是微小螢火燈光,也要捧出來,溫暖與照亮這個世界。感恩父母養育與教育之恩,您們一直是我背後最大的支撐力量。尤其謝謝媽媽,在我車禍半身癱瘓期間,全力的照顧與支援,以正向的思維方法,引領我走出病苦的陰霾,復健成功後,鼓勵我加入志工服務的行列。謝謝同修蔡榮哲老師與親愛的孩子們,謝謝你們一路相挺,護持我,讓我有當志工的時間與學習成長的空間,感恩與隨喜。淑芳自民國65年起擔任國中教師,歷任嘉義縣東榮國中、嘉義縣太保國中與嘉義市蘭潭國中的英語科老師,感謝這3所學校所有長官、同事,給我的提攜與指導。退休後,感謝嘉義市家庭教育中心聘我為志工,讓我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的課程。邊學邊運用,歡喜化身為服務家庭、學生、家長的快樂志工,承擔了4128185專線諮詢服務,建構最需要關懷家庭服務訪視,親職展能教育講座,樂齡教育講座與中心各項宣導活動。也在福智文教基金會擔任文教義工,在嘉義分苑承擔兒童讀經班與家長成長班課程,協助建立親、師、生金三角關係,以期教育能達到最佳成效。除串習儒家文化的經典以外,基金會也提供很多學習課程,讓我增長助人的正能量,深深頂禮福智文教基金會。再次感謝嘉義市家庭教育中心推薦淑芳參與105年度教育奉獻獎選拔,此次能夠代表嘉義市榮獲此項殊榮,實屬幸運,但也惶恐,戰兢惕勵,深覺自己唯有持之以恆地在志工園地繼續努力,才能報答長官與評審的知遇之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