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錦貞蔡錦貞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經歷:導師、組長、主任
現職: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教師

蔡錦貞女士為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文教師。屏東縣人,出生於屏東市。在當時女孩子以擔任教師工作為夢寐職業,毅然放棄直升屏東女子高中部,而考入屏東師範學校(現為屏東大學)。58年畢業分發至屏東市大同國小服務,自此踏入教師生涯。國小服務3年保送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後分發至新園國中,服務5年後,於71年介聘至國立屏東高工至今。應聘至屏東高工即擔任8年訓育組長,8年教學組長,4年圖書館主任,期間還兼任4年導師。擔任行政工作雖然忙碌,但卻培養了為人處世的能力,也體認了不少人情世故,成長不少。

蔡堃堯蔡堃堯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
經歷:教師、組長、主任
現職: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教師

蔡堃堯先生是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物理教師。61年臺東高中畢業後保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就讀,4年後畢業返鄉,任教於臺東縣立東海國中,在校期間曾擔任設備組長一職,74年商調至臺東女中服務迄今,在校期間多次參加高中月考試題競賽,榮獲第1名、第3名、佳作等。曾兼任總務主任一職,任內致力提高工友間情感與自我認同,以支援學校安心教學與校園安全為優先,效果卓著。亦參與學校合作社業務,歷任文書、司庫、經理、理事主席,深獲學校同仁好評,也曾受聘擔任高雄市私立國際商工董事,圓滿解決減班教師超額之糾紛。

鄭瑞華鄭瑞華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經歷:教師、主任
現職: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教師

鄭瑞華女士為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教師兼輔導主任,祖籍福建省林森縣,出生於臺東市。從小立志為人師表,臺東女中畢業後,考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就讀。65年畢業後,分發至臺北市立華江女子國民中學擔任輔導教師,任教輔導活動及英文3年。68年婚後請調至臺東縣立新生國中,擔任導師,任教英文。69年調至臺東女中服務,擔任導師及英文課程,教學認真負責,深受學生及同仁肯定。73年受校長提攜擔任主任輔導教師一職,草創輔導室,推展學校輔導工作。因深感輔導專業能力不足,遂於74年利用暑期返回母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40學分班進修4年結業。此後一直在臺東女中服務,全心投入教學及行政工作,盡力尋求各方資源,盡心規劃推展輔導工作,任勞任怨,歷任多位校長賞識器重,擔任輔導主任至今已逾31年,始終熱愛教育志業。

郭麗香 郭麗香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
經歷:助教、講師、教師
  現職:國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教師

郭麗香女士為國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專任老師,臺灣基隆人,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及研究所(生命科學系及研究所前身)。曾任臺師大生物系助教9年(65~74年)、德育護專(經國管理學院前身)專任講師6年(74~80年),80年進入目前任職學校。擔任助教時,曾以《生物學實驗》一書榮獲教育部70年度大學自然及應用科學教學資料甲等獎。高中教學生涯中,曾獲得省教育廳主辦的高中命題競賽生物科第3名;亦數次指導學生參加高中組生物科科展比賽(第45、47、48屆高中第一區科展優等),以及高中數學與自然學科能力競賽(北一區,北二區)均獲得不少獎項。獲得學校多次的記功與嘉獎。

陳憲信陳憲信
學歷: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系
經歷:教師、組長
現職: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教師

陳憲信先生為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教師,基隆市人,出生於新北市瑞芳區,基隆高級中學畢業後考進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系。參加考試院河海特考及格後,到商船服務。自64年起即在基隆海事職校服務,再進資策會電腦種子教師進修後,再到臺北師範大學資訊研究所進修。多次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性海事職校技藝競賽得到第1名,保送海洋大學。多次帶領學生坐實習船「育英一號」、「育英二號」到國外實習。受教育部委託寫「六分儀」、「雷達」、「羅遠」專業科目在電腦上應用的軟體。編寫「航海儀器」、「海洋漁場」、「航海儀器實習」等部教科書。

温淑津温淑津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經歷:教師
現職:國立新竹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教師

温淑津老師民國65年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後即投入教育工作,春風化雨40寒暑,歷經行政及國文科等教學工作,一本教育初心,堅信教書是一生不悔的抉擇,秉持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積極扮演經師與人師的角色,不斷吸收新知傳授知識。自我省察教學內涵如下:
一、老師是孩子的伯樂:學生都是英才、是世間的奇蹟、是可造就的,判斷學生智力才能的特徵及發展潛質,相信人人能成才,了解發展中的需求,找到適合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引導走向正軌。尊重每一個學生,使其身體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發揮。
二、教學相長: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教材、教室、學校非知識的唯一源泉,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書。改變教學模式, 以實驗圖像融入教學,批判思考的教學設計及語文表達活動。學生的回饋,是師生關係水乳交融,是相互欣賞,達到教學相長之目的。堅守教育初衷,成為一位對學生有真正幫助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