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仁張馨仁
服務學校: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建立完善特教制度屢獲評鑑特優
二、14年內屢次承辦全市性特教活動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
教育理念:教育是不斷「掘長」與「補短」的歷程:發掘學生長處,補足短處,兩者互為增上,承辦尊重殊異的優質教育。

經歷:
一、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特教組長12年、國民中學特教老師兼導師2年
二、 教育部「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北區子計畫」計畫執行人12年
三、 教育部97年教學卓越獎獲高中職組佳作
四、 2屆臺北市資優教育白皮書修訂撰稿委員

榮譽事蹟:
一、 教育部97年度教學卓越獎評選榮獲高中職組佳作。
二、 臺北市101學年度高中學術性向資優班評鑑獲特優。
三、 連續4年獲臺北市高中職服務學習績優學生團隊特優及優等。
四、 辦理臺北市特殊教育輔導團,並編寫身障、資優宣導手冊。
五、 97學年度臺北市身心障礙學生個案輔導評量榮獲特優。
六、 連續7年獲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補助辦理臺北市區域性國文資優方案。
七、 連續2年辦理臺北市學習障礙學生安置高中職暨特教學校作業。
八、 辦理臺北市高中數理資優班聯合甄選並製作甄選工作手冊。
九、 設數理資優班,獲臺北市科展團體第3名,英特爾國際科展第4名。
十、 研究論文刊登於國際SSCI期刊,引領資優研究風潮。

教育精神:
一、教學理念
我的教學理念是:「掘長」與「補短」。本校特殊學生包括身心障礙與資優生,兩者各有其不同的特殊學習需求。
在掘長方面,提供人社或數理資優生各項充實深化課程,使其優異的學習潛能得以發揮並貢獻於社會。對於身障學生,則是讓他們適應高中生活並獨立學習,並提供他們各項資源與支援,讓他們在校內的學習不會因為身體或心理的困難而有障礙,進而能欣賞自己,悅納自己。
二、 教學方法
我的教學方法是: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魚的方法。對於身障或資優學生在高中以前的學習經驗,往往比較依賴父母或老師的安排,自己自發性的學習較少,因此到了高中,他們一時很難適應沒有聯絡簿的日子。身為特教組長,雖然沒有直接教學,但總透過不同的場合或到班上去宣導的時機,讓他們了解要如何學習主動學習、如何找老師及學姊協助、遇到困難該如何自己面對與解決。在家長方面,我希望家長能與學校配合,切不可做直升機父母,這樣孩子一定能在老師家長的支持下,順利成長。

得獎感言:
我是一個平凡但盡心盡力的特教組長,能夠得這個獎,除了是畢生的榮耀外,最可貴的是整個教學團隊心力的凝聚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我最要感謝的是跟我一起合作的行政夥伴及資優班、資源班的老師們,是他們手把手、心連心的一起為資優與身障學生默默付出,才有今天這個甜美的果實。
回想當年我剛進中山,有很長一段時間特教組只有我一個人。身兼2個資優班與身障業務,整年都處在忙碌的狀態,好像沒有放過一天寒、暑假。雖然身體很累,但精神上卻充實而有希望,因為背後有支持著我的主任、校長,旁邊有一起打拚的組長,工作氣氛雖繁重但愉快。
十幾年的特教行政生涯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94學年度,我成了臺北市特教圈的爐主。一學期連續承辦了4個臺北市全市性的資優業務:數理資優班聯合甄選、數理資優班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青少年高峰會及區域性資優方案。因為事情不能出錯,每天都工作到9點半到10點才下班,辦公室的同仁還戲稱我是夜間部的。有一回,忙甄選業務到晚上12點多,也沒有公車了,我只好請男組長同事陪我叫台計程車,下車後,司機還說:「妳現在可以打電話跟妳同事說妳已經平安到家了。」,不禁莞爾。
就這樣,一步一腳印、點點滴滴的建立了各項制度。
我感謝學校給我這樣的機會歷練,透過複雜的事項,淬鍊我的心志。
我感謝我的工作夥伴─特教老師(後來我們終於有機會多聘1人,我不再是1人組長)及兩位資優班召集人,因為你們的鼓勵與提攜,讓我面對困難時,奮力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