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秉勳蔡秉勳
服務學校:嘉義市大同國民小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視覺藝術—立體造型陶藝
二、表演藝術—兒童黑光偶劇
最高學歷: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研究所碩士
教育理念:老師如同藥引子,引爆學生體內如原子彈的正向能量,讓孩童如花朵般,自己成長也帶給周遭芬芳。

經歷:
一、 嘉義市藝術與人文輔導團輔導員
二、 教師兼特教組長6年
三、 教師兼輔導組長2年
四、 教師兼生教組長3年
五、 教師兼資料組長2年

榮譽事蹟:
一、 榮獲中華民國103年杏壇芬芳獎。
二、 榮獲中華民國94年嘉義市優良教師。
三、 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學生創意偶戲比賽,獲8年特優、2年優等。
四、 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學生創意偶戲比賽,獲舞台、偶具設計等獎。
五、 指導學生參加96年至105年全國生肖陶藝比賽,成績優異。
六、 協助本校獲教育部98學年度藝文素養指標課程與教學標竿學校。
七、 帶領大同黑光放光芒教學團隊通過嘉義市100學年度優質團隊評鑑。
八、 帶領小淘氣來砌陶教學團隊通過嘉義市101學年度優質團隊評鑑。
九、 103年度協助本校榮獲教育部第1屆藝術教育貢獻獎績優學校。

教育精神:
教育環境因應時代潮流,一直有所變動,不管是教材教法、教學方式、教師評鑑……等,總是不盡人意,老師也因而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多詳盡、完善的教育活動設計,總是無法百分之百的照顧到所有學子。然而我卻相信師生之間的情誼,可以溫暖、彌補一切的不足。我常在想,古代貧乏、落後的環境,一樣可以有著輝煌的歷史,那麼天、地、君、親、師的價值,就不在於它的尊卑,而是在於其對個人牽引、聯繫的力量,師徒的情誼,不僅只是知識、技藝的傳授,更是包含對待人、事、物的理念與態度。在潛移默化中,教師需以身作則,引導孩童以樂觀、正面的態度去迎接所有困難與挑戰。教學多年來,帶著孩子東征西討,參加各項比賽,我所期待的並不是學生獲得輝煌成績,而是學會面對挑戰時所應具備的態度與堅持,學生在接受所規劃的美感教育過程中,這種「減法與加法」的輔導策略非常有效,讓學生不僅在學科及術科上突飛猛進,更可讓孩子們在面對自己人生的轉捩點時,多了個強而有力的陪伴。上課時,讓孩子愛上學習,讓學習在下課後繼續進行,老師如同「藥引子」般,依個人不同體質,引爆學生體內那顆原子彈,看著孩子在下課後,不願離開教室,專注的神情,當是老師最喜歡欣賞的風景。

得獎感言: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從初執教鞭至今,已數十個年頭,回想當初因不喜喧嘩與忙碌的朝九晚五生活,只喜與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便以小學老師為職志。如願後,除了玩玩陶藝、拉拉胡琴,放學後,與學生打打籃球、騎騎腳踏車,坐在偌大的操場上,慢慢沉澱、靜靜放鬆,過著愜意的生活,胸中無大志,只祈朝朝日日,能有此美景,誰料就此念頭,便踏入不可自拔的忙碌生活,原因就出在童子。每每與學生嬉鬧喧嘩,或與學生閒聊時,身為「教師」、「長輩」的我,總會「多想」;多想孩子的未來,多想孩子的前途,更多想孩子們能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因這前提,便設計一連串能讓孩子們快樂學習的相關課程,營造激發孩子學習成長的環境,並帶著孩子們東征西討,在這不惑之年,頗能體會當年孔夫子的心境,更領悟了當年為何孔子聽了曾點的話,會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此次參加徵選,除受到學校校長、主任及老師的支持與鼓勵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要藉此機會讓世界知道,我有一個讓老師能夠發揮所長的學校,有一群互相協助、相互成長的教師團隊,有一幫需要樹立典範、積極有為的學生,沒有這些好夥伴,沒有辦法成就所有的美事。此次獲獎,證明了我的想法與所為是對的,也期許學生能安安心心地跟隨老師周遊學習,學有所成,陪陪老師舞雩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