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冠
服務學校:國立關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美術教學與活動指導
二、原住民藝術教育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
教育理念:一個學生,一個種子。無論是草,是花,還是樹,都是大千世界美好的希望。
經歷:
一、 臺東縣立大王國民中學美術科教師、資訊教育種子教師
二、 臺東縣立池上國民中學教師兼註冊組長
三、 臺東縣國教輔導團美術科輔導員
四、 國立關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教師兼課外活動組長、原住民藝能班主任、教學組長、教務主任、圖書館主任
五、 國立關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教師會理事長、員生社理事主席
榮譽事蹟:
一、 擔任臺東縣國教輔導團美術科輔導員,並辦理美術科教學觀摩研習。
二、 擔任國中資訊教育種子教師並推動校務行政電腦化及自願就學方案。
三、 指導關山工商合唱團、原住民舞蹈團榮獲省賽甲等、優等獎。
四、 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各項藝文比賽、活動及檢定,成績優異。
五、 熱心教學獲《民眾日報》、《更生日報》報導刊登。
六、 籌辦原住民藝能專班,並榮獲專班及高職專業類科評鑑一等獎。
七、 籌辦綜合職能科及餐飲學程(科),圓滿達成任務。
八、 協助辦理高中職優質化計畫及影片「青春揚藝」拍製,成果圓滿。
九、 獲選高級中等學校精進優質計畫典範學校經驗分享,成果圓滿。
十、 榮獲教育部103年度教學卓越獎金質獎。
教育精神:
「人」是我實現生命意義的核心。每一個學生都是啟發我探索人生的使者,每一位師長都是引導我開創人生的貴人。接納學生、理解學生,是我在授課與班級經營的首要修煉。在偏鄉學校,學生各項條件多屬不利,一味地要求學生達到老師的期望,往往是兩敗俱傷。偏鄉的學生渴望關懷更甚於學習,所以除了教的角色,我總要細心觀察學生行為表現,並親訪家庭實地觀察學生的背景環境,讓學生與家長感到認同,才能守護並鼓勵學生安心就學。個人認為,教師對於教育工作,如果沒有同理真心、沒有同情熱愛、沒有信念與目的,便感受不到教育工作的意義與魅力。教職之於我,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使命。我相信,教師的成就來自於學生的需求與滿足,而學生的成就便是老師的價值所在。
在教學方法上,個人認為凡是能敏銳地因應學生的差異與需求,不斷地調適充實教材與教法,便是好的教學法。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教育,適合老師的教學方法只是工作。對於教學的建言,學生的「現在與未來」不應該框限在教師的「過去和現在」。學生與時代的改變是必然的,教學相長與時俱進,增能創新自強不息,才能敬業樂業、享受教育工作、自尊自榮。
得獎感言:
偏鄉教育的微光
個人總是以為,教學的成就不是教師本身,而是讓學生被看見、成就學生。每當學生獲獎,站上舞台響起掌聲,我也感到與有榮焉,這樣的回饋已令我深感滿足。然而,我也發現學校裡有一群熱心奉獻卻虛心謙讓的老師,總是在教育界獎勵的評選中隱身,兀自散發著堅忍守分、樸實慈愛的微光,守護著社會角落裡弱勢的學生。而我何等幸運,在長官的指導與同事們的扶持之下,經歷校務工作的學習表現,扮演各種與學生互動的角色,以致能有些許的績效成果,可以做為關山工商教師的代表,接受教育部師鐸獎的肯定與榮耀。這是我的教育工作歷程中所有師生共同的成就,我的心中滿是感恩。
我在臺東市區出生成長,所以選擇在臺東服務。然而,投身偏鄉學校以為同樣是在臺東,以為社會在進步,卻發覺學生的背景環境相較於一般水平,仍然有很大的落差。生活的不利與家庭的失能,造成學生對於基本的要求常常無法達成,家長的低期望與學生的低起點,往往加重偏鄉老師教學工作的負擔與失落。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常常感到挫折與無力,而學校裡總是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師,大家交流意見分享心得,相互扶持與勉勵。再多留一個,再多教一個,便是為偏鄉多造一份福氣。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原來,在偏鄉學校有一群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教育守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