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啟

他遠離台北市的繁華塵囂,來到偏鄉小校養病,面臨廢校的金敏分班,即將改頭換面得到重生,他是如何讓學校免於廢校呢?

金敏分班只剩6個學生,即將面臨廢校,他的加入引人好奇。他向同事說出自己想試試理念學校的教育方式,談自己參與開放教育、參訪英國夏山學校、森林小學和種籽學苑的教育想法,並取得二位同事的認同,接著就一頭裁了進去,開始教師兼工友和推銷員的身份,進行改造學校體質的工作。

廢校是危機也是轉機,他憑著馬蓋先的精神改造學校,帶著親師生一起DIY建造小木屋、科學屋和陽光教室,孩子就有教室可上課,還有可拆組的表演舞台,家長看到這樣為孩子做事的老師,這裡孩子這麼愛上課,紛紛從山下轉學進來,甚至有一個只剩三個月就畢業的孩子,因此找到他的理想學校而轉學進來,父母感謝學校給孩子希望,捐贈大樹平台讓學生使用。做好教育工作就是最好的行銷,家長口耳相傳,轉來許多學生,從6人到32人,再度升格為分校。教育局看到這樣的變化,請督學和教授到校訪視,他們很贊同學校教育理念,並同意開放成自由學區,讓家長可自由選擇學校。

得到家長、學校、教育當局的認同後,全力發展特色課程,推動藝文教育引進藝術家駐校上戲劇課,帶全校學生62人到演藝廳表演小肥俠兒童歌舞劇,獲得滿堂彩,更因深耕課程而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帶小朋友登山、溯溪、野外求生、挑戰玉山、勇渡日月潭、學習漂鳥精神行腳台灣,多元學習面向,獲許多新生家長的認同,每逢五月新生報到總有家長漏夜排隊申請入學。

從6人的分班變成82人的分校不容易啊!偏遠小學資源不足,但窮不能窮教育,這群有理念的教學團隊,熱情的家長及活潑的孩子,在主任的帶領下大家都全力以赴,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