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文
一、原鄉部落母語扎根:看著部落的孩子畢業後下山讀書、就業,常因適應不良,而沮喪地回到部落。因此邀請部落牧師入班教導母語,講述鄒族故事讓幼兒從小就了解自己的文化。
二、大竹社區關懷與回饋1.小誠阿公的歡喜:高大的小誠,人際關係不佳。我主動邀請阿公進班教孩子滾鐵環,老人家從中得到成就感,小誠開心又光榮,認真地學,與同儕互動逐漸熱絡。不久阿公有點小中風,我主動探視、轉達孩子的關心,阿公復原後,專程來看孩子們;孩子和阿公的情感有了連結。2.小蔚阿公的身影:小蔚阿公表演最拿手的剪紙立體動物,還剪了窗花來為年節應景。阿公在一個月後往生;當時的照片和影片留下阿公最後的身影,幼兒們陪伴阿公寫下生命的故事。
三、鹽水在地文化融入教學1.從被動畏縮到主動展現的小程:特殊幼兒小程,肌弱無力、語言表達困難。我鼓勵小程學習水養水仙,當球莖長出嫩葉,立即的成就感讓他開始模仿同儕測量、做記錄。我陪伴小程,耐心地練習雕刻技法後,小程主動舉手到大學習區擔任小老師,用動手示範的方式來教姊姊操作。在自我期許的驅動下,竟能和國小學童進行互動,產生成就、自信,提升小程的學習表現及學習效能。2.從學習低落到主動自信的小勳:單親的小勳缺乏自信心。我鼓勵小勳練習記錄水仙,小勳開始作雕刻技法的延伸操作,展現學習動機。我鼓勵他擔任水仙義賣的小小解說員,這經驗大大增長小勳的自信心。透過在地文化的學習歷程,小勳逐漸能主動、勇敢地接觸與學習新事物。上小一後,因課業壓力,哭著不上學。我協助媽媽了解狀況;與導師溝通、安撫阿嬤、鼓勵小勳。下課時都會跑來找我,小勳跟阿嬤說,媽媽不在,一文老師就是他的媽媽。不久,小勳逐漸適應、跟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