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德

「老師!小芬又尿褲子了!」這是小芬自從踏入國中以來,第三次出現尿失禁的狀況。

小芬與父母同住,還有個小兩歲的弟弟,在父親重男輕女的觀念下,長期壓抑與不滿情緒持續高漲,小芬很多事情都不敢說、不敢做。在學校,小芬也因為不敢表達心中的真實想法,愈來愈退縮,因而出現尿失禁的情形,同學不喜歡她,她也討厭他們。

吳校長思索著:面對越來越多元特殊學童,如何提升老師們在輔導和特教方面的知識?如何減少老師們的不安和焦慮?如何去幫助疲憊不堪的父母?如何安置不知如何是好的學生?

這些問題,唯有透過系統規劃、整合資源與平台,才能為特殊個案學生建立使家長放心、老師寬心、學生安心的學習環境。由於吳校長本身在教育工作崗位多年,歷經第一線教師與行政單位實務,透過縝密性的計劃,運用社會資源社工人員和校內幾位具輔導專業背景同仁的努力,並在教育大學教授群的協助下,經由實務性取向的個案研討,增強教師們面對這類學生的輔導知能。

「男孩女孩一樣好,都是寶」,學校首要任務就是要先改變家長的觀念,特別安排相關主題,吳校長親自邀請家長到校參與親職講座,並利用時間與家長閒聊陪孩子成長的故事,終於改變了家長的想法,並且給予持續性增強鼓勵。

小芬方面,經過幾次的對話輔導,小芬也試著改變,說也神奇,小芬尿失禁的狀況已沒有出現,好朋友雖然不多,但願意跟她親近的同學逐漸增多,臉上的笑容變多了。小芬去年畢業,考取理想高中,變得活躍,主動參加班聯會的培訓,也樂於幫助同學解決各種問題,過去自卑、退縮神情幾乎已不復見。

有快樂的老師,才有快樂的學生;有快樂的孩子,才有快樂的父母。這個結果是親、師、生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