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湘
李老師教書第三年,帶了一個高中班,高中班是要升學的,學生會更被要求成績。李老師班上,有個男孩頗好動,卻異常成熟懂事。新學期,他主動擔任班長,領導能力不錯,美中不足是成績不好、常沒作功課。李老師決定家訪了解狀況。提出要家訪時,孩子緊張異常,千請求萬拜託請老師務必「口」下留情,所有作業他都願意配合,只要老師不要全盤托出學校成績。李老師原以為他是怕被家長「修理」才這麼說,直到見過家長,她才驚覺「成見」的錯誤。學生家中務農,母親聽說老師來訪,急忙從田裡回來,一身的泥土還未來得及清理。當李老師向前要握手問候時,家長連連點頭回禮,卻不斷後退保持距離,因為她怕一身泥弄髒了老師的衣服。言談中,李老師才知道學生一回家就幫忙農務,晚上還得將採收回來的果子清洗裝箱,才能趕得及隔天一清早出貨給中盤商。父親身體不好,還有一弱智的妹妹,他是全家的希望,媽媽想辦法怎樣都要讓他上學,因為孩子上學才有機會翻轉家裡的處境,但是,體貼的孩子不忍母親獨自辛苦,總是騙母親說功課在學校寫完了,才能說服母親讓他幫忙。家訪完畢,母親用洗淨的手,握著老師的手說:「老師,我是鄉下人,沒讀過什麼書,不會教孩子,但是,這孩子是全家的希望,我們希望他能讀好書,將來有出息,請您盡量教,孩子不聽話您可以打,您教好他就是給我們全家一個希望。」啊!離開學生家,李老師忽然覺得肩頭壓力很大,這次家訪讓李老師驚覺,原來,她教得不僅是一個學生,而是一個家的希望。那位母親握住老師的手、頻頻彎腰致意的畫面,事隔十餘年,仍讓她清楚記憶。李老師從而時時提醒自己,要教育好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因為每個學生都影響著一個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