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娟
自從大學畢業後擔任教師職務,沉浸在輔導領域廿多年,陪伴無數情緒因擾或情緒障礙的學生,渡過高中三年,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個案,有喜悅、也有遺憾,人生中就因為有一些些的失落,才會引發不停向前努力的動機。
在輔導工作的過程中,讓我最費心也是陪伴最長的個案小明(化名),該生剛進高一,發現與曾經霸凌自己的同學同班,不由心生害怕、恐懼,忍了一段時間,累積情緒幾近崩潰,開始不想上學,除了定期個別晤談外,並進行家訪,了解個案的現況,母親早逝,父親再婚,小明沒自信又缺乏安全感,稍有挫折就易退縮,我們的輔導策略(1)和姑姑合作,每天接送個案到校。(2)不能進班則留在輔導室自學。(3)定期實施心理輔導,強化其正向思考能力,提升其信心,(4)班級好友的相挺,經過二~三週的調適,終於可以進班上課。
在晤談中發現該生的優勢,蠻擅長演說及喜歡閱讀及寫作,鼓勵其嚐試參加國語文競賽的演說組,聯合盃作文比賽或全國網路小論文或閱讀心得比賽等等,一次次小小的成功,給個案自己的信心增加,也轉移了些霸淩事作件的陰影,終在高二那年,榮獲全國國語文競賽的演說組第六名。孩子整個信心能力都提上來,值得讚許。
我和她之間除在學校的談話外,請用簡訊或line將自己的心情,尤其是沮喪時寫下當下的感受,我不一定馬上看到,但一定會回,個案形容我是她心情的7-11。就這樣和姑姑、阿嬤家人及學校導師們一路的陪伴,個案終於考上自己喜歡的世新大學新聞系。個案高興,其實我更高興,從個案身上及輔導的過程學到許多,更提升了對輔導工作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