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林再長 初到羅商的第1個月,很直接地注意到一年級小瑋的言行很不一樣。從師長口中得知小瑋經常遲到或沒到校,有時沒有回家住,讓我更想知道他的身上發生什麼事? 一如往常巡察校園時,注意到小瑋在班級走廊上與同學嬉戲。直接向前,想透過對話,關心他為什麼有時沒到校。 我的第一句話:「最近上學狀況還好嗎?」小瑋沒有應答,保持沉默。 當我想再問第二句話時,小瑋直接說:「我不想跟你談。」 他竟敢直接拒絕我的問話,我帶著情緒告訴他,因為你是學校學生,所以想要瞭解、關心你。 帶着疑惑,當晚我打電話到小瑋家裏,電話那頭的聲音,是小瑋的阿嬤。當表明我是主任教官時,阿嬤直接就說了,我的阿瑋在學校是發生什麼事了?當我想問阿嬤,小瑋在家的表現,以及放學沒有回家住的原因時。我聽到阿嬤用哭泣的聲音告訴我:「我家阿瑋啊!從小就很乖,很懂事,很聽我們倆老的話;家裡也沒什麼錢,從壯圍騎腳踏車到羅東上學,辛苦孩子了!」 當阿嬤又說:「阿瑋是她及阿公在帶(教養)。阿瑋讀小學時,爸爸吸毒去世了,他的母親,也在那時離開家,再也沒有回家照顧阿瑋及他的妹妹時。」這一席話已讓我的內心產生撼動,就這樣停住一段時間,靜靜地聽著阿嬤述說著自己孫子阿瑋的成長故事,我的思緒停留在:「一個沒有父母親的孩子,我真的了解阿瑋嗎?」也讓我重新思索輔導管教,一定要先瞭解學生成長過程及背後問題所在。這也改變了我對小瑋等類型學生們的互動關懷方式。 隔代教養、單親、低收弱勢的孩子在本校佔有一定比例,幫助這類型學生中一時迷失或弱勢易受影響的孩子們,有機會受到認同及肯定,找到學習的動力及希望,即是在校園中最喜悅的事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