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霖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經歷:一、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動委員會委員
二、教育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指導委員
三、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委員
四、臺北市中等學校校長協會理事長
五、臺北市立天母國民中學校長
原服務學校: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
推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等教育科
簡介:
一、任教期間:
在教育界服務35年之久,19年的校長資歷。擔任10年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校長,任內擘畫完全中學改制,以「鯤化為鵬」營運方案,榮獲教育部第2屆高中職校長領導卓越獎。擔任9年臺北市立天母國民中學校長,贏得學校建築國中組特優及臺北市優良校長獎。更長期參與教育部、臺北市教育局自願就學輔導方案、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九年一貫課程、國編本數學教科書之編寫等教改方案之推動,並獲聘教育部多項重要委員會之委員。
二、退而未休: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借重他的學養經驗,自民國100年起,擔任聘任督學迄今,自98年起獲聘為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系兼任講師。近年來適逢國內掀起翻轉教育之熱潮,101年起獲邀擔任教育部學習領導及學習共同體計畫之模式研發委員、分組合作學習推動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諮詢委員及12年國教前導學校諮輔委員。期間走訪各縣市數10所高中、國中小,陪伴一線教師進行專業發展;另自101年起擔任民間心理諮商機構董事。
事蹟:
一、擔任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聘任督學
受教育局委託輔導之高中、國中校長人數眾多(臺北市現職公立高中校長有一半以上、國中校長有三分之一以上),校長私下請益危機處理及校務疑難雜症者,為數更多。
二、巡迴各校陪同教師成長
擔任教育部分組合作及學習共同體委員,足跡遍及基隆、新北、臺北、桃園、新竹、嘉義及臺東。傳播翻轉教學最新理念,並與基層教師共同備課、觀課、議課,高達66場次以上,發掘栽培諸多典範教師。
三、校長甄試培育與經營諮詢
擔任校長甄試委員、遴選委員、師傅校長、儲訓班重點講座,並以個人經歷學養協助校長培育之規畫,從學習領導的角度帶領校長新秀。
四、學校課程發展諮詢輔導
應邀到各校培訓107課綱之課程發展核心團隊,於市級的跨校研習指導校長、教務主任提升課程領導能力,帶領各領域輔導團從學科專業成長,累計達46場次以上。
五、大學通識演講
退休後多次應邀至臺師大、淡江、東吳、文化、中原等大學擔任通識演講,已有14場次。
六、發表論述傳播理念
應國家教育研究院、中國時報、國語日報之邀稿發表教育論述,傳播教育理念。
七、榮獲木鐸獎最高榮譽
退休後仍長期擔任學校行政學會理事長、學校建築學會理事、學生成就測驗學會常務理事。於民國102年榮獲教育學術團體聯合會頒發木鐸獎。
八、評鑑委員、教審會委員及高中實驗教育審議委員
擔任臺北市及新北市之高中、國中評鑑委員,憑藉優異之學校經營經驗,為數10所公、私立高中、國中做出積極建議。擔任多年高中實驗教育審議委員,對各校實驗班之課程、師資及教學評量提出改進意見。
九、競爭型計畫評審及諮委
分別擔任教育111學校認證委員、臺北市領先計畫、前瞻計畫、亮點計畫、優質學校審查委員、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諮輔委員,協助教育主管機關擇優提撥經費,協助各校推動107課綱。
十、服務紀錄
應邀至馬來西亞獨立中學辦理班級經營工作坊,協助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中整併案、研發各領域共備手冊、輔導團研究專輯之審稿;擔任加惠心理諮商文教基金會董事,鼓勵該機構投入校園輔導工作。
感言:
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35年在學校任職期間,得到許多優秀老師、卓越校長的指導和栽培。教育部及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的長官給了我參與教育改革及各項重要委員會的歷練,使我累積了珍貴的人生智慧,掌握教育脈絡與理解教育現象的能力。我認為這些智慧和能力,不屬於一己之私而是社會的「公共財」。
退休之後,看到教改節奏的加速、家長對教育的擔心、社會大眾對教育的期待,而現場的校長及教師雖然用心,卻呈現經驗斷層、人才青黃不接的現象。深感應該以我所負載的「公共財」,做出積極協助與貢獻。因此開始透過正式管道或非正式管道,逐步參與師培生的養成、現職教師的增能、初任及資深校長的專業發展。11年過後,赫然發現自己足跡已遍及全臺,輔導過的學校及國高中校長早已不計其數。
「助人為快樂之本」,在我東奔西跑的旅程中,內心充滿了喜悅。特別是這些年,接觸到許多基層優質的老師,他(她)們自發的動能,不是來自政策的規範或校長的期待。卻能各自提出充滿哲思和創意的教學方法,活化了自己的生命,改變了教室的風景。在每個縣市、每所學校都有這樣的老師,我能感受到這股由下而上的力量,既微弱又強韌。有些力量已經透過社群網站的串連而壯大,有些只在角落裡默默照亮孩子的未來。
能獲得第12屆教育奉獻獎,確實是我人生中意外的驚喜。期待未來,我能協同這些典範老師,去感動更多的老師不待外界的壓力,因著專業社群的內在動能而發光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