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彩梁
服務學校:臺中市太平區東汴國民小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自然科學領域之課程、教學與評量
二、探究式戶外教育
最高學歷: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碩士
教育理念:讓孩子認識自我,找到內在的特質;讓學習不僅是「需要」更是「想要」;讓他們的未來成為一個身心自由的人。
經歷:
•兼任各類教學專業服務性質輔導團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兼任講師
•教育部戶外教育中長程計畫委員
•社區參與:擔任社造輔導老師
榮譽事蹟:
•規劃國內第1波公立實驗教育校本課程,以戶外教育帶領學校轉型。
•經營偏鄉實驗教育1年多,學生數激增50%,為國內實驗教育表率。
•擔任「教育部中央團教師」4年,推展全國探究式戶外教育課程。
•擔任「教育部戶外教育中長程計畫委員」規劃全國戶外教育方針。
•研究出版20餘冊鄉土書籍,並將成果轉化在學校特色及戶外課程。
•擔任「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委員」提供課程專業能力與學識素養。
•參加天下雜誌「翻轉教育•創意教師」募集,獲選翻轉教師行列。
•在地教師肯定:歷經4所學校,獲得4次優良教師肯定。
•主動爭取擔任「放牛班」導師,該班孩子連續21年辦理同學會。
•指導學生科展之教學專業,獲聘國立臺中教育大學3年課程講師。
教育精神:
從民國80年踏入職場之後我在教育職場所作所為,簡單來說就是「用教學反省自我,用專業服務教育」,回報臺灣這塊土地。
一、用教育反省自我:為小時的種種惡行,用教育下一代進行自我罪贖。有關此部份的自我省思,可參照天下雜誌對個人的報導文章。例如,民國95-97年我主動擔任臺中縣環境教育輔導團總幹事,當時只是為了回饋就讀靜宜生態學研究所陳玉峰教授所給予的教育理念-回饋環境與土地。回想我進入職場後將近30年,我不斷的在做類似的「服務」、「回饋」,只是,這些行為除了「責任」還多了「興趣」與「享受」。
二、用專業服務教育:進入職場後,先是用20年的「蠻力」教導孩子,不斷的提供戶外的真實經驗,透過自然解說與體驗實踐戶外教育。而今,我比較透徹與掌握戶外教育的實施精要,讓孩子學習如何學習,於是,戶外教育多了探究,多了開發孩子思考智能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教學巧妙轉化為「專業」。但蠻力是頓悟必經的過程,或說,熱情是身為教師最核心的「素養」,專業自然會從中衍生。我想,正如我的恩師一樣,教育除了專業,最重要的就是用人格力量感動另一個生命。
得獎感言:
實質上,「許彩梁」這三個字代表的是許多教育工作者樸實、奉獻的特質。
我的工作是標準的責任制,「責任」多半是自找的,所以,我沒有夜晚的休閒生活,也沒有一般教師假日的悠閒時光,以前如此,現在依然如此。我的人際與休閒都在工作中進行,或說,我透過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閒,並與工作上的夥伴對話。或許您不相信,我的假日如果沒有帶著學生進行戶外教育或調查研究,心中會有些許「愧咎感」,反過來說,當我悠閒在戶外活動時,滿腦子也是想著這個景點下次帶孩子來教學的時候,可以設計什麼樣的探究活動。
小朋友、家長和老師們大多以為我什麼都知道,很有學問、才情等等,實際上,因為我小時候只愛玩、學習力差,我學到的東西很少,相反地,大部分的老師從小就學習很多技能,擁有的才藝比我多太多。不同的,我只是願意把我知道的全部拿出來和孩子分享,把我有的時間給教育,所以讓他人有此錯覺。我珍惜這份工作,因為,難得有個一種工作能直接介入孩子的生命,甚或改變他們的未來,這是老天爺給我的機緣,我很珍惜。
臺灣的教育需要熱誠的工作者,但在現今社會氛圍中,教師被歸類在「既得利益者」,以往是課稅,現在則是年金議題,家長或外界總用懷疑及不信任的眼光看待這個「行業」。透過不斷的提供專業教學、戶外教育,也透過行政上主導規劃學校方向,近2年來帶領學校、教師走向公辦公營實驗教育的拓荒之路,讓外界、家長不再用社會看待教師的「懷疑」觀點檢視我們,有的是如何一起協助孩子成長,這種親師生心靈上的烏托邦,豈不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