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議濃
服務學校:臺中市神岡區圳堵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職稱:教師兼幼兒園主任
擅長領域:一、幼兒在地化課程
二、學前比較教育研究
最高學歷: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幼兒教育組博士候選人
教育理念:孩子的學習是沒有界線的,多一些對自然與生活的體驗參與,就能啟動孩子最感動的學習。

經歷:
•臺中市幼兒園及教保服務人員獎勵評選委員會委員
•臺中市幼兒園教育及照顧服務申訴評議會委員
•教育部教學卓越團隊獎幼兒園組培訓觀察員
•臺中市幼兒教師、契約進用教保員甄選複試委員
•弘光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榮譽事蹟:
•102-106年度連續5年榮獲臺中市教學卓越獎。
•103年度榮獲臺中市研究績優教保服務人員獎。
•發表18篇研究文章,並獲得刊登TSSCI之肯定。
•1年內發表60餘篇教育活動報導,分享課程內容。
•2次獲邀至教育廣播電臺分享在地課程與家長教養觀。
•參與臺中市教育局學前各項補助、評審或研習委辦等任務。
•歷年與公、私立不同教育階段19所教育機構交流合作。
•5年內近150次校外教學成為幼兒園特色教學模式。
•主張教學透明化理念,推動社區與多社群合作工作。
•設立幼兒園專屬扶助經費以照顧弱勢家庭幼兒園。

教育精神:
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是孩子獲得成長的來源,如何去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直觀的體驗,我認為是教學前必須要能掌握的內涵。因此,回歸自然開放的在地生活,讓孩子的學習能夠獲得更多第一手的經驗,不但有助於孩子學習更為直接有效,也能夠減少混齡、文化不利或城鄉差距所造成的因素,更能體現在地化的精神。因此為了要確立有效的教學,幼兒園的教學就必須跨越有形的教室侷限,老師必須配合課程方案來規劃教學的需要與深度,常態性地帶領孩子到社區中進行生活踏查或校外教學,讓孩子擁有一個可以討論與延伸的共同經驗。而這樣的模式是直觀體驗的,因此孩子的學習包涵了身體五官的各種學習形式,能讓學習變得更容易、獲得的訊息更多、影響也更長久。再者,參與社區的過程當中,「教室就在社區裡」也讓社區民眾瞭解教學的內涵,並從中認同與支持,也喚醒並凝聚社區意識與力量。
在現代多元與開放的時代,教育是無法一再以封閉並自詡專業的態度來進行。面對少子化與教育的精緻發展,如何讓社會大眾與家長能夠有開放透明的管道,隨時可以參與並監督,是必然的發展之途。不管是社區參與的校外教學或者運用網路資訊的平臺分享,只要能持之以恆並常態化,就能讓教育推展得更加正常、完善。

得獎感言:
很高興能夠獲得這獎項的殊榮,在踏入幼教這一領域20多年以來,首先一路上感謝許多貴人的支持與陪伴。讓這一條充滿艱辛卻充實的成長之路,從不孤單且幸福。感謝家人對我選擇幼教之路始終如一支持,對我所做的一切不斷打氣與關懷,陪伴我渡過無數難關。在專業養成上,感謝我的幼教啟蒙老師-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邱志鵬教授,開啟了我幼教的視野,給予我許多不同於其他人的經驗與歷練,讓我參與從中央的政府政策研究、私立幼稚園的產學合作、大學的兼任授課、私立幼稚園的教學與經營,到公立幼兒園的教學與發展,為我在學術研究與教學實務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亦是我人生努力的榜樣。在工作實踐方面,感謝幼兒園一直共同打拼的伙伴們,這群像家人一樣的羈絆與情感,陪伴我在教學工作一同追求優質的目標,建立理想中的幼兒園。也感謝校長、同事與友校伙伴對幼兒園的支持與幫忙,更感激教育局幼教科的長官器重與提拔,讓我能夠在不同任務中培養更成熟的能力與涵養。還有社區、家長與孩子們對我的信任與鼓勵,讓我能夠有一個能貢獻自我、盡情揮灑且有歸屬感的第二個家。
這一份榮耀的本身,是一種堅持、實踐與永不放棄的精神,為了讓孩子有好的教育,就必須不斷地去成長與挑戰。而我自己從小就不是出身在優渥家庭,但因為有好的教育及滿滿的愛,更能認同教育愛才是翻轉困境的關鍵。5年以來,幼兒園持續在臺中市教學卓越競賽中脫穎而出,除了確保自己教學的品質,也讓獎金投入幼兒園弱勢家庭扶助經費,讓這份教育愛可以幫助更多需要的孩子。也期待我的信念與努力,可以感動更多人的加入,一起為孩子能擁有更美好、幸福的未來努力,這也是我對於這獎項的使命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