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成
服務學校:臺東縣卑南鄉溫泉國民小學
職稱:校長
擅長領域:一、領導行為與組織
二、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
最高學歷: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教育理念:教育應幫助學生連續發展,讓生活持續更新,經驗不斷改造,個人潛能不斷開發,促進社會進步,創造美好未來。

經歷:
•臺東縣國小教導主任
•臺東縣國民教育輔導團體育科輔導員
•臺東縣東河鄉東河國民小學校長
•臺東縣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英語組召集人
•臺東縣卑南鄉溫泉國民小學校長

榮譽事蹟:
•榮獲臺東縣96年度「特殊優良校長」。
•榮獲教育部97年度「校長領導卓越獎」。
•東河國小以「學習力」特色獲選商業週刊評選為全國百大特色小學。
•帶領溫泉國小教學團隊參加103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

教育精神:
本身在研究所主修的是領導、組織及課程與教學,取得2個碩士學位,我認為,這些都是一位校長必須具備的基礎專業培訓。我認為,國小教育是重要的基礎教育階段,多元的發展固然重要,但基礎的學習能力卻是多元發展的根基,沒有基礎學習能力,孩子就難以去開發他多元的潛能。因此,在任何一所學校都一直推動這個理念,培養他們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所以我的學生大多相對優秀,他們在未來都可以有追求更高學位的能力。
在行政領導方面,著重的是團隊的效能與動力,基於學校並非結構嚴謹的組織,因此在領導行為上,採用「權力共享」的概念來領導我的組織,讓學校同仁彼此之間可以有更佳的信任關係,可以有更快速的溝通方式,可以有更凝聚的工作目標,也因此會有更高的工作效能。惟有高效能的行政團隊,才能夠給予教學系統無虞的後勤支援,二者通力合作,學校才能充分發揮教育功能,學生才能受惠。
學校教育不能只是關起門來孤芳自賞。如果能夠走進社區,爭取社區的支持,家長會參與,老師面對學生就不會孤軍奮戰,教學效能自然事半功倍。因此,對社區經營及公共關係的建立相當重視,因為這是學校教育成功的隱性因素,也是相當重要且容易被忽略的一環。

得獎感言:
得獎,其實不是參加師鐸獎評選的目的。只是想要教育生涯中記錄下我的參與,至少有機會可以去檢視我過去到底做了哪些事?有哪些的付出是值得寫在推薦表上的?而我,未來到底還能「再」做些什麼?
說實話,對過去在教育界的付出並不覺得有多麼輝煌到足以獲獎。與很多前輩相比,我做的事都算是「小事」,投入偏鄉教育,一直都在為學生、學校及社區「扶弱」,想「固本」都很難,更遑論「拔尖」,所以,我沒有比別人優異的事蹟,只有「堅持」比得過別人。
臺東,是國境邊陲,很多老師都是「過客」,願意長期付出的其實不多,願意長期留下來的,都應該給予掌聲鼓勵。我們面對許多長期以來衍生出的結構性教育問題,想要抽絲剝繭看能不能早日把問題解決,但這個任務相當艱鉅,無法一蹴可及,但我願意留下來,或許現在的努力還看不到結果,但一直深信,只要再堅持一下,或許下一秒就是喜訊。
教育,是一種很慢才能獲益的投資,要有像傻瓜勇往直前的勇氣;要有像蟑螂有著打不死的毅力;還要能像王寶釧願意苦守寒窯18年的堅持等待,才能看得到過去的付出是值得的。
雖然得獎,但相信在杏壇中仍然有很多先進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他們的精神才是讓師鐸發光發熱的最大原動力。感謝他們讓賢,讓我們也去把他們發掘出來,肯定他們,讓師鐸的精神可以讓他們春風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