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修
服務學校:嘉義市立玉山國民中學
職稱:教師
擅長領域:一、視覺藝術跨領域統整課程設計
二、美感教育理論演講與教學設計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
教育理念:以藝術為跳板引發每一位孩子的自我價值,用美感為手段培養每一位孩子的人生願景。
經歷:
•嘉義市立玉山國民中學視覺藝術教師
•教育部美感教育南區種子教師
•嘉義市鐵道藝術發展協會會員
•臺中市立豐南國民中學視覺藝術代理教師
•臺中市立爽文國民中學視覺藝術代理教師
榮譽事蹟:
•民國99年開發創意優能藝視界跨域課程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銀銀質獎。
•配合資訊教育競賽活動,連續5年獲電子書說故事競賽第1名。
•指導學生參加「創意諸羅城科學168」競賽,每年獲得各種獎項。
•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多次榮獲嘉義市團體組前3名。
•100學年度組成校本團隊連續4年獲選嘉義市卓越深耕優質團隊。
•與社會領域規劃社區走讀與藝術課程結合,成果備受社區讚賞。
•參與教育部美感教育實驗課程成效卓著,派至日本進行美感考察。
•長年無私利用假日指導學生比賽,協助學生開發專長獲獎無數。
•持續對全校師生推廣美感教育,並擔任南區美感教育推廣講師。
•持續開發藝文跨領域課程榮獲第3屆藝術教育貢獻獎教學傑出獎。
教育精神:
「在快樂中精緻學習,在生活上創新思考」,是我在課程與教學設計上的指標,藝術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但是在課程設計必須將技能性與生命價值思辨的內容,隱藏在整個快樂學習氛圍中,以興趣為手段從藝術創作中誘發學生對技巧與自我價值的深度學習。另外,所有學習不應脫離生活脈絡,課程設計會考慮到運用學生生活上的素材與情境進行設計,再者未來是團隊互助與溝通協調的時代。因此,在藝術與人文課程規劃,每一屆的孩子,最少都有一次跨領域的藝文主題課程,引導校內各領域老師協同設計符合當屆孩子特質的藝文主題活動課程,讓學生從老師的互助中學到團隊的重要,也讓孩子學會策劃活動與溝通的能力,更讓孩子在國中階段深刻體會到藝術活動的美感。
在所有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中,基礎的學習、體貼與善解,是我的教育中心思想。從理解與接納每位孩子的獨特性,以溫暖態度引導孩子從藝術創作中探索自我生命價值,潛移默化孩子運用正向積極的態度去看待自我、對待他人及適應環境,這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最基本的堅持。
得獎感言:
感謝嘉義市玉山國中所有協助藝文發展主題課程的老師與行政同仁,在跨領域課程執行過程中其實是對於自我的挑戰,時時思考在藝術教育當中學生到底留下了什麼記憶與感動,到底為孩子建立了人生的哪一種眼界與跳板,看見學生對跨領域主題課程的投入,與辛苦過後臉上展現出自信笑容,就督促我再接再勵為每一屆學生特質開發出適當的藝術學習課程。也感謝教育部所推行的美感教育,讓我有機會參加美感專業培訓,能夠將美更加生活化的推廣在玉山國中的校園,讓師生體驗到美感就在生活中,並讓我有機會將生活美感的理念在全國持續擴大推廣。最後,感謝教育部給教育工作者一個自我實現的舞臺,也讓未來的我可以帶著孩子們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