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芬
服務學校:國立中山大學
職稱:教授兼副校長
擅長領域:一、凝態物理理論、計算模擬
二、高等教育行政、校務研究
最高學歷: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博士
教育理念:大學的使命是讓每一學子找到安身立命的目標、突破挫折邁向目標的勇氣;大學的任務是給每一顆種子愛與養分。

經歷:
•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主任
•國立中山大學學務長
•國立中山大學教務長
•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監事
•教育部大學校院及技專校院校務評鑑訪視委員

榮譽事蹟:
•榮獲國科會9次甲等研究獎及14次國科會(科技部)研究計畫。
•獲校內3次理學院優良教學、3次優良導師及2次校級優良導師。
•獲教育部94年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特殊貢獻人員獎。
•榮獲教育部所屬機關學校101年優秀教育人員。
•擔任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及監事。
•擔任物理學會女性工作委員會召集人,推展性別與科技計畫。
•92年起參與教育部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政策推動、審查。
•96年起參與教育部技專校院校務評鑑。
•協助教育部高等教育系所評鑑與訪視。
•協助教育部規畫推動私校內控制度及本校獲行政院內控優良獎。

教育精神:
一、讓每一學子找到安身立命的目標,突破挫折邁向目標的勇氣。
二、教學理念:培育專業知識,教學生如何學習,達到終身自主學習目的。鼓勵學生多元學習,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興趣專長。
三、教學方法:除課堂講述外,配合問題導向學習教學。以實務問題或演示實驗為核心,鼓勵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課堂上師生雙向互動討論。學生除專業能力的增長外,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小組討論培養團隊合作及增進溝通表達能力。
四、教學建言:面對資訊發達的這一代,學習模式已經與過去不同。如何運用其優勢,增強其他方面的能力,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為師者,要勇於接受挑戰,不斷學習。
五、行政領導風格:明確的願景、目標,透過溝通、允許不同意見、鼓勵創新、靈感和實驗精神。利用校務研究檢核:用100分的標準檢視自己決策目標並確認。使用堅強、富情感溝通方式表達願景,凝聚組織共識。
六、領導策略:檢視作業流程,整併業務、組織再造;攬才時,把對的人放在對的地方;對部屬表達高度的期許,激勵鼓舞同仁,創造組織文化;願意冒險,視危機為轉機;願意自我犧牲,與同仁一齊達成目標。

得獎感言:
感謝大學時的一場病,讓我學習到感恩知福。因為臺大謝博生及高醫蔡瑞熊醫生的視病如親,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續。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無私的愛。到中山大學服務的我,原期許一生全心投入喜愛的物理研究、教學與學生輔導工作。對於學生全力的付出,以回報每位恩師的教誨。因為劉維琪校長再三邀請,走進了行政大樓。沒有多少行政經驗的我,以物理科學的方法統整所有業務,以同理心,推展出一些合乎師生需求的創新輔導機制與宿舍建設,發現我可以把原來的體制變的更好。雖然學務長的行政工作辛苦,但是看到因自己的用心,師生因而受惠,不禁欣慰地會心一笑。劉校長卸任時,要我接下教育部校務評鑑學務組召集人一職。在訪視過程中,原在象牙塔裡的我,才知道部分私立技專校院的師生教學學習資源是這麼的缺乏。除了驚訝,亦感恩求學過程及任職中山的幸福。同時不禁燃起一份知識份子對臺灣高等教育改革的使命感。15年下來常披星戴月的校外服務,走過的技專校院超過上百所,看到大環境逐漸改善,一切的辛苦都值得。高屏區域教學中心開放頂尖研究型大學的優勢典範分享給區域學校,無非就是社會責任與這份教育愛的延伸。
感謝歷任校長的付託,使我不斷地在學習「第二專長」。每一份職務對我而言,均只是一個能夠化理念為實踐的「相」,看中山大學的成長就像看自己的孩子長大。每一次創新就像帶學生完成論文一樣,鼓勵引導,凝聚共識。感謝一起打拼的同仁,所有行動的實踐,都是他們全力的付出,化不可能為可能。最後,感謝父親一生堅忍及清廉的身教,對我在待人處事上,產生極大的影響;感謝獨立且善解人意的女兒及全力照顧我的外子,沒有你們背後的支持,我不可能如此投入工作。會繼續把握每一天,創造存在的價值。